山东青岛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山东青岛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91b75d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6

z

动的,正确;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错误;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正确;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正确。故选B。 14.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 C. 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 【答案】B

【解析】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故选B。

15.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

4CO2+6H2O+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硫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 X 的化学式为 SO2

C. 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16 D. 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A、乙硫醇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反应前

z

z

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2):(1×6):32=12:3:16,正确;正确;C、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乙硫醇中碳、硫、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2:(1×6)=12:16:3,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16. 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氯化钾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0 27.6 20 34.0 40 40.0 60 45.5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 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 34.0 g 至 35.0 g 之间 C. 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 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D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z

z

B、t1℃时,正确;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正确;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错误。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 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B. H2 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C. 2Mg 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 2NH3 中的“2”表示 2 个氨分子 【答案】D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B、H2中的“2”【解析】错误;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8. 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与健康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 ②人体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化学与生活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 ②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

B. 化学与农业 ①波尔多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 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D. 化学与环境 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 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z

z

【解析】A、人体缺乏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正确;B、波尔多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正确;C、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否则会引起爆炸,错误;D、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错误。故选AB。

1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常温下,碱溶液的 pH 大于 7,碳酸钠溶液的 pH 也大于 7,则碳酸钠属于碱 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二氧化碳属于酸 【答案】A

【解析】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B、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溶液,错误;

C、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氢气燃烧,错误;D、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错误。故选A。 20.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A 钠 B C D

A. A B. B C. C D. D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实验设计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