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山东青岛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91b75d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6

z

【答案】AD

【解析】A、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先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硫酸钾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锌粉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AD。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2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 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 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AC

【解析】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正确;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错误;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正确;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错误。故选AC。

22. 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

z

z

加 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 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 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 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由A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正确。故选D。

第Ⅱ卷

23.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四种物质:

①活性炭 ②熟石灰 ③氮气④小苏打。请选择以上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3)常用于除去冰箱中异味的是______。

z

z

(4)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答案】 (1). N2; (2). NaHCO3; (3). C; (4). Ca(OH)2

【解析】(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解答;(2)根据碳酸氢钠可做发酵粉解答;(3)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解答;(4)根据氢氧化钙显碱性,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式为N2;(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NaHCO3;(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化学式为C;(4)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Ca(OH)2。

24.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 管与 b 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实验 B 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 C 通过_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1/5 的结论。 (4)实验 D 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1). 2H2O【答案】

(2). 1:2; (3). 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4). 2H2↑+O2↑;

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解析】(1)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解答;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解答;(2)根据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解答;(3)根据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解答;(4)根据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解答。(1)实验A,是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 2H2↑+ O2↑;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由于玻璃管a与正极相连,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也就是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1:2;(2)实验B中的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3)实验C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通过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

z

z

一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4)由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高温的熔融物四氧化三铁,所以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25.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 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 H2O; (2). 3H2+CO2【答案】CD

【解析】(1)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3H2+CO

CH4O+H2O (或

CH4O+H2O (或3H2+CO

(3). CH3OH+H2O);

CH3OH+H2O)。(1)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化学方

CH4O+H2O (或3H2+CO

CH3OH+H2O);(2)A、由上述反应可

程式为3H2+CO2

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错误;B、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错误;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正确。故选D。 26.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