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c37f11cc7931b765ce15bf

1、工作经历与学习经历

2003.11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主任

2004.2-2005.2 Visiting Scholar,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Group of John Grace, Director of Fluidization Research Center, 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nd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1998.8-2003.1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高级助理 1995.7-1998.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热流过程实验室,任实习研究员 2001.9-2005.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1992.7-1995.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硕士学位

1988.8-1992.7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士学位

2、主持和参加的在研项目

(1)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选择性材料化治理机理研究,负责人,国家基金,2004-2006。

(2) 固体废弃物能源利用,主要参加人员,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始于2002年。

(3) 5MW生物质气化与有机废弃物燃烧联合发电系统,负责方案、流程设计,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2005-2008。

徐刚 Tel:020-87059393 xugang@ms.giec.ac.cn

1999年在北京中科院物理所获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究员,太阳能材料与系统集成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曾到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从事光伏光热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建筑节能材料等机能材料的研发工作,任特别研究员。2005年4月归国应聘中科院 “百人计划,”主持高效多功能节能窗的研究工作。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项目(1996-1999年,主要参加者),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2003年,承担日本AIST、日本学术振兴学会(JSPS)资助项目。2004-2005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日本产业技术新能源开发机构(NEDO)重大研发项目。

王铁军 Tel:020-87057751 wangtj@ms.giec.ac.cn

1972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工学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生物质化工品制备实验室责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质能的高端利用、绿色化学和催化化学。先后主持或参与开展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基金、所长创新基金和企业横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

余篇,其中SCI/EI论文约20篇,申请专利8项,其中4项授权,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学习经历:

1990-1994 湖北工学院 化工工艺 学士 1997-2000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硕士

2003-20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热物理 博士 工作经历:

1994-1997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武汉) 助理工程师 2000-200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2002-2003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4-2004 日本富山大学 访问学者

2004-200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9-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 主持的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脉冲电晕-催化耦合重整净化生物质燃气的机理研究” (2005-200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废轮胎真空催化裂解综合利用系统”(2004-2006) 所长创新基金项目“生物质粗燃气临氧自热催化重整净化研究”(2005-2006) 企业横向项目“废轮胎真空催化裂解制取柠檬油精和活性碳”(2005-2006)

李小森 Tel:020-87057037 lixs@ms.giec.ac.cn

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利用实验室研究主任,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基于水合物结晶技术的新洁净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油气工业中的气体水合物和计算热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近40篇,获得省部奖励6项。 教育经历

1997—2000 博士,化学工程,中国,清华大学。

1989—1992 硕士,化学工程,中国,内蒙古工业大学。 1985—1989 学士,化学工程,中国,内蒙古工业大学。 研究经历

2005.08-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

2001.10 -2005.06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化学和生物工程系 副研究员

2000.04-2001.09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化学和材料工程系 博士后

1996.09-1997.09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助教

1992.08-1996.08 内蒙古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蒙古新技术推广站 工程师 部门主管

阴秀丽 Tel:020-87057731 xlyin@ms.giec.ac.cn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6.9-19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0.9-1993.9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3.9-2001.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先后在生物质气化组、洁净燃料室、生物质能室从事生物质及固体废弃物的热解、气化、气化发电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

1998.4-1998.6 比利时自由大学、荷兰Twente大学及西班牙UPC访问学者。 1999.9-2001.5 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 2000.9-2000.11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1.6-2004.9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化工(能源转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4.9-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实验室工作,任研究主任。从事生物质热解气化理论、气化发电关键技术和优化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等研究。

科研工作概况:

工作以来,负责和参加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5篇。获得科技奖励6项。

近5年主持和承担主要科研项目情况(2001-2005)

生物油重质组分增压气化制备合成气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负责人。

生物质气化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一体化工艺和机理研究、广东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第一负责人。

生物质富氧气化工艺研究及示范工程气化系统优化设计,所长创新基金项目,第一负责人。

5MW生物质气化与有机废弃物燃烧联合发电系统,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参加人。

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国家“十五”863项目,主要参加人。 3MW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项目,主要参加人。

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主要参

加人。

由生物质制造醇类燃料的可行性研究、香港大学CRCG资助项目,主要参加人。 固体废弃物能源利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主要参加人。

吴必军 Tel:020-87057612 wubj@ms.giec.ac.cn

男,1965年3月生,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负责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发表论文近30篇,论文被SCI、EI检索到11条。

1982年9月-1986年7月期间在贵州省贵州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0年3月及2002年3月就智能交通与环境污染方面研究课题到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及名古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02年-200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博士学位。

1991年8月-199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工作

1998年7月-199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计算机网络中心 1999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实验室工作。 近5年主要参加了下列科研课题:

1、国家“十五”863计划资助项目(2001AA516010):百千瓦级振荡浮子式独立发电与制淡系统.

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GCX2-SW-305):海洋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海洋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基础研究.

赵增立 Tel: 020-87057721 zhaozl@ms.giec.ac.cn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1.9-1995.7 大连理工大学煤化工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9-1996.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学习;

1996.9-1998.4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8.4 –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研究中心工作;

2001.2-2005.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