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c37f11cc7931b765ce15bf

获奖情况: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获农业部“200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2)“密闭式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

吕鹏梅,TEL:020-87057760 lvpm@ms.giec.ac.cn

女,1973年8月生,工学博士,研究主任,研究员,硕士导师。全国生物质能专委会委员会员。广东省技术创新专家库专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专家。于1996年开始从事生物质能源热化学转化及生物化学转化的研究,即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及生物柴油固体酸碱催化剂及其相应的转化工艺研究。

在国内外发表生物质催化转化相关方面的研究论文60篇,第一作者37篇,第一及通讯作者SCI/EI 20篇。 申请受理及授权专利13项。

学习经历

1992.9-1996.7 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本科 1996.9-1999.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硕士

2000.9-2003.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能源研究所 在职博士

工作经历

1999.5-2000.6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2000.7-200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职博士/助理研究员 2001.1-2003.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3.8-2006.1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高级助理 2007.1- 2008.1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主任 2009.1-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主任

国外留学经历

2006.12-2007.3 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联合大学 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近3年主要承担项目:

(1)2007国家863计划(2007AA05Z412):高酸值油料一步法合成生物柴油双功能固体催化剂研制。

(2)2007国家863计划:植物油脂绿色转化关键技术及产品。

(3)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6037):原位合成整体式生物质气化焦油裂解催化剂研究。

(4) 广东省粤港招标项目(200649851301):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关键技术及示范。

(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J1-C0101):酶法制生物柴油新工艺研究。 (6)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50610117):整体式生物质气化焦油裂解催化剂的初步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Pengmei Lv, Jie Chang, Zuhong Xiong, Haitao Huang, Chuangzhi Wu, and Yong Chen, Biomass Air-Steam Gasification in a Fluidized Bed to Produce Hydrogen-Rich Gas, Energy & Fuels, 2003,17(3), pp:677-682。

2. Pengmei Lv, Jie Chang, Tiejun Wang, Yan Fu, Yong Chen, Hydrogen-rich gas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catalytic gasification, Energy & Fuels, 2004, 1(18), pp:228-233。 3. Pengmei Lv, Jie Chang, Tiejun Wang, and Chuangzhi Wu,Noritatsu Tsubaki。 A Kinetic Study on Biomass Fast Catalytic Pyrolysis。Energy & Fuels 2004, 18(6), 1865-1869。 4. P.M.Lv,Z.H.Xiong,J.Chang,C.Z.Wu, Y. Chen, J. X. Zhu,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biomass air-steam gasification in a fluidized bed,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4,95,pp:95-101.

5. Pengmei Lv, Jie Chang, Zuhong Xiong, Chuangzhi Wu, Yong Chen, Potentia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ENERGY and ENUIRONMENT, shanghai, 2003/11/11-2003/11/13, pp:215-220.

6. Pengmei Lv, Zhenhong Yuan, Longlong Ma, Chuangzhi Wu, Yong Chen, Jingxu Zhu. Hydrogen-rich gas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air and oxygen/steam gasification in a downdraft gasifier. Renewable Energy, 2007, 32(18): 2173–2185.

7. Pengmei Lv, Zhenhong Yuan, Chuangzhi Wu, Longlong Ma, Yong Chen, Noritatsu Tsubaki. Bio-syngas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catalytic gasification. 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 2007,48(2):.1132-1139. 8. Pengmei Lv, Xuewei Wang and Zhenhong Yuan, Tianwei Tan. Conversion of Soybean oil to Biodiesel Fuel with Immobilized Candida Lipase on Textile Cloth. Energy Sources, 2008,30(9): 872 – 879。

9. Martino Di Serio, Riccardo Tesser, Lu Pengmei, and Elio Santacesaria.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Energy& Fuels, 2008,22(1):207-217。

10. Wang, Tiejun ; Chang, Jie; Lv, Pengmei; Zhu, Jingxu. Novel catalyst for cracking of biomass tar. Energy and Fuels, 19(1): 22-27

11. Wang, Tiejun; Chang, Jie; Lv, Pengmei. Synthesis gas production via

biomass catalytic gasification with addition of biogas. Energy and Fuels, 19( 2): 637-644。

苗蕾,TEL:020-87035351 miaolei@ms.giec.ac.cn

女,36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太阳能团队研究主任。现在主要从事热电,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1995年在陕西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9年去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并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且于2004年因成绩突出,提前一年获得日本国立大学的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至2007年11月之间曾先后在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和精细陶瓷研究中心任项目副教授和副主任研究员。2007年12月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从2003年以来在应用物理和材料表面研究领域的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1篇(SCI论文57篇,EI论文39)。短期内被同行在Adv. Mater.,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 Chem. Mater等杂志上引用100余次(SCI总引145次,他引109次)。国际学会邀请报告(Invited)12次,合作著书3本,日本国家专利申请中2项。此外,曾获2002年日本工业新闻社举办的先端技术大奖的学生部门特别奖,日本育英学会奖学金,名古屋工业大学学长奖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等荣誉和奖励。

在日本工作期间曾经主持和参加过包括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技术交流财团,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以及日本的民间企业出资的八个项目,其中作为项目主持的共记获得科研费约四千五百万日元。

附:在日期间从事过的相关科研项目及所负责和作用

1. 2004.4-2006.3:溶胶模板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线以及其结构和光学特性的表征,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奖励费,项目主持。

2. 2004.4-2005.3:功能性热电薄膜的研究开发, 丰田汽车, 项目参加者。 3. 2005.4-2007.3:新型地域联合项目-聚光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开发,日本经济产业省中部经济产业局,项目参加者。

4. 2006.4-2007.3:陶瓷纳米多孔体的制备及其在医疗材料上的应用, 日本日机装株式会社,项目主持

5. 2007.4-2007.11:多种陶瓷膜复合新型绝热材料的开发,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透明绝热玻璃窗开发分项的实施者。

6. 2007.4-2007.11:利用360 度旋转电子线重构法观察银粒子负载氧化钛纳米管,日本学术振兴会青年科学家培养基金,项目主持。

7. 2007.4-2007.11: 新型氧化锌纳米体的制备及其在随机激光器中的应用,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 东海创新plaza,科技种子挖掘项目主持。 8. 2007.4-2007.11: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传感器和光电器件上的应用,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 自主开发,项目主持。

王忠铭,Tel: 020-87057725,wangzm@ms.giec.ac.cn

博士,副研究员。1989年7月至2005年2月在辽宁省能源研究所工作,从事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工作侧重实际应用,其中利用聚酯废料生产耐腐蚀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技术于1992年在辽宁能源所生产基地建厂。2000年8月,被聘为副研究员。2005年 3月 到广州能源研究所开展利用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开发工作。2006 年2月至2007 年 8月,作为访问研究人员在韩国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中心工作,完成了韩国政府资助的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研究工作。现主持国家863项目“渗透汽化分离技术在废油脂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同时正在开展产油微藻的研究工作。

吴能友,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教育背景:

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区域地质专业; 1991年1月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构造地质专业;

1999年12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 工作经历:

1991年3月至2008年5月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主要从事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5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电话:020-37397499 传真:020-87057677

E-mail: wuny@ms.giec.ac.cn

庄新姝 Tel: 020-87057760,zhuangxs@ms.giec.ac.cn

女,吉林抚松人。工学博士。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自1994年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从事生物质高品位能源化技术的研发工作,对生物质气化、液化、固化等技术都有广泛涉猎和一定的研究,尤其对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技术,从理论到实践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在近15年的生物质能领域研究过程中,发表(收录)论文47 篇,其中SCI/EI收录18篇;申请专利4项,授权1项。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863子课题2项,所长基金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973、86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共计12项。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1.生物质清洁高效糖平台构建中的模型构建和机理研究;2.生物质连续制取燃料乙醇新工艺的研发;3.水解液脱毒及乙醇发酵的研究。

陈新德 Tel: 020-37213916,cxd_cxd@hotmail.com

男,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在石油化工系统工作多年,从事过技术改造、科研开发、长远规划的制定、装置的基本建设、设备维护、装置开车调试,承担多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研、技改项目,熟悉了解掌握石油化工工艺,有丰富实际经验,曾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目前主要研究领域:非粮作物木薯和木质纤维素水解发酵制备丁醇、有机废弃物采用热化学方法制低碳醇、石蜡和废弃塑料制备烯烃和合成润滑油、非金属矿(膨润土、凹凸棒石)提纯及其综合应用等研究,已申请了广州市、广东省、江苏省、中科院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论文、申请了多项专利,相关研究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已开展中试研究,有望近期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展产业化应用。 学 历

1985年9月~1989年7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

1991年9月~1994年7月 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工程系化工机械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5年3月~2008年4月 在华东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工程系化学工艺,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9年7月~1991年9月 抚顺石油二厂机械厂工艺员 1994年7月~1995年12月 抚顺石油二厂设备动力处设备员 1995年12月~1996年6月 抚顺石油二厂北催化车间副主任 1996年6月~1998年6月 抚顺石油二厂南催化车间副主任 1998年6月~1999年10月 抚顺石油二厂设备动力处副处长 1999年10月~2000年9月 抚顺石化公司热电厂副厂长

2000年9月~2001年4月 抚顺石化公司设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2001年4月~ 2007年4月 抚顺石化一厂副总工程师

2007年4月~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集成技术研发中心研究主任、 生物液体燃料工程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