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7年高考数学三模试卷(文科)含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河南省郑州市2017年高考数学三模试卷(文科)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eb5c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c

【考点】9H: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设外接圆的半径为r,对建立p、q的解析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p+q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如图所示,△ABC中,∠A=设|

,∴∠BOC=

=p

+q

两边平方,

=r,则O为△ABC外接圆圆心;

∵∴

=p

+q=

=r, =r2,

2

即p2r2+q2r2+2pqr2cos∴p2+q2﹣pq=1, ∴(p+q)=3pq+1;

2

又M为劣弧AC上一动点, ∴0≤p≤1,0≤q≤1, ∴p+q≥2∴pq≤

, =

∴1≤(p+q)2≤(p+q)2+1, 解得1≤(p+q)≤4, ∴1≤p+q≤2; 即p+q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2,且a3是a2与a4+1的等比中项.

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考点】8E:数列的求和;8H:数列递推式.

【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首项a1=2,且a3是a2与a4+1的等比中项即可求出公差d,再写出通项公式即可,

(2)化简bn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裂项,再代入数列{bn}的前n项和Sn,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Sn.

【解答】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a1=2,且a3是a2与a4+1的等比中项. ∴(2+2d)=(3+3d)(2+d), 解得d=2,

∴an=a1+(n﹣1)d=2+2(n﹣1)=2n, (2)bn=

=

=

+

=(

),

)=

2

∴Sn=(﹣+﹣+﹣+…+﹣﹣

)=(+﹣

18.2012年3月2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规定:居民区 的PM2.5的年平均浓度不得超过35微克/立方米.某城市环保部门在2013年1月1日到 2013年4月30日这120天对某居民区的PM2.5平均浓度的监测数据统计如下: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0,35] (35,75] (75,115] 115以上 频数(天) 32 64 16 8 (Ⅰ)在这120天中抽取30天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每一组应抽取多少天?

(Ⅱ)在(I)中所抽取的样本PM2.5的平均浓度超过75(微克/立方米)的若干天中,随 机抽取2天,求恰好有一天平均浓度超过115(微克/立方米)的概率. 【考点】CB: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B3:分层抽样方法.

【分析】(Ⅰ)由这120天中的数据中,各个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故应采取分层抽样,计算

出抽样比k后,可得每一组应抽取多少天;

(Ⅱ)设PM2.5的平均浓度在(75,115]内的4天记为A,B,C,D,PM2.5的平均浓度在115以上的两天记为1,2,列举出从6天任取2天的所有情况和满足恰有一天平均浓度超过115(微克/立方米)的情况数,代入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Ⅰ)这120天中抽取30天,应采取分层抽样, 抽样比k=

=,

第一组抽取32×=8天; 第二组抽取64×=16天; 第三组抽取16×=4天; 第四组抽取8×=2天

(Ⅱ)设PM2.5的平均浓度在(75,115]内的4天记为A,B,C,D,PM2.5的平均浓度在115以上的两天记为1,2. 所以6天任取2天的情况有: AB,AC,AD,A1,A2, BC,BD,B1,B2,CD, C1,C2,D1,D2,12,共15种

记“恰好有一天平均浓度超过115(微克/立方米)”为事件A,其中符合条件的有: A1,A2,B1,B2,C1,C2,D1,D2,共8种 所以,所求事件A的概率P=

1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AB=棱AA1=2,点D为AB的中点,点E在线段AA1上,AE=λAA1(λ为实数). (1)求证:不论λ取何值时,恒有CD⊥B1E; (2)当λ=时,求多面体C1B﹣ECD的体积.

,侧

【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LX: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分析】(1)由已知可得CD⊥AB.再由AA1⊥平面ABC,得AA1⊥CD.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CD⊥平面ABB1A1.进一步得到CD⊥B1E; (2)当λ=时,AC=BC=1.然后利用

.再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

结合等积法得答案.

,得

【解答】(1)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为AB的中点,∴CD⊥AB. ∵AA1⊥平面ABC,CD?平面ABC,∴AA1⊥CD. 又∵AA1?平面ABB1A1,AB?平面ABB1A1,AA1∩AB=A, ∴CD⊥平面ABB1A1.

∵点E在线段AA1上,∴B1E?平面ABB1A1, ∴CD⊥B1E;

(2)解:当λ=时,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

,∴AC=BC=1.

, ,

20.已知点P是圆F1:(x﹣1)2+y2=8上任意一点,点F2与点F1关于原点对称,线段PF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