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组织行为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ecc92dbcd126fff7050b77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及行为起因(心理)及其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二者是同一学科,西方普遍应用“组织行为学”这一命名。 OB侧重分析作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即行为)的规律。 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sychology

二者是同一学科,我国普遍应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命名。 MP侧重分析作为行为活动的内在在表现(即心理)的规律。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3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OB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及行为起因(心理)及其规律的科学

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CB是研究消费者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为什么学?——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及行为起因(心理)及其规律的科学。 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认识他人——良好人际关系 知人善用——成功的主管

学习目的之一:选对行,嫁对郎!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这份工作有什么特点?做好它需要什么条件?它适合自己吗?——选对行!

这家企业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它崇尚的是什么?它适合自己吗?——“嫁对郎”!

学习目的之二: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人交往方面的长处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 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与他(她)交往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在自己生活/工作圈子里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在与他人交往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人心难测——知人知面不知心 组织冰山

年龄、性别、外貌;

规模、程序、技术、水面

制度;组织结构等

气质、性格、能力、态度、

价值观;非正式群体、群体 规范、冲突;组织文化?? 学习目的之三:成为一名成功的主管 成功的主管 知人善用

选人 育人 用人 留人 激励人

知人

“让人能干”比“自己能干”更为重要 学什么?——OB的课程内容

个体:价值观、知觉、态度、需要动机

群体 :群体行为基础、群体沟通、群体冲突、领导、团队 组织: 组织结构及设计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外部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掌握组织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了解OB的发展历程

了解对OB产生和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主要学科 熟悉OB的研究方法 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以需要首先了解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由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和一定正式关系的集合体。(P26) 组织 人员 精细的结构 明确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OB),是系统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

研究目的: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2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人群关系学说阶段→行为科学阶段→OB深入阶段 对生产经营本身的理论分析、科学研究到对人的因素的关注 参见P1-13 一、萌芽阶段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

? 对人性的认识

——将人看作“理性—经济人”

? 劳动分工观点 ? 科学管理理论 ? 古典组织理论

人群关系学说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

? 对人性的认识 ——将人看作“社会人”

? 行为与情感紧密联系

? 组织的力量显著地影响这个人的行为

? 与群体内标准、群体情感、安全相比,金钱是决定产出的次要因素

行为科学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70年代

? 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

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为科学研究进入到组织行为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OB深入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 OB进一步分化和综合

? 微观组织行为学 ? 宏观组织行为学

?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

? “观念人”假设 ? “生活组织”假设

? 组织变革理论的喷涌

1.3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主要学科

参见P13-21

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参见P33-36

OB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的目的仅在于搜集资料,并不打算去改变或影响被调查的对象。 观察法(参见P33) 调查问卷(参见P34) 访谈法(参见P34) 第二手来源

二、案例研究(个案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一个个表面上互不相关、支离破碎,实际上则是精心选择的材料,在反复的分析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从而建立起独特的管理思维方式。 参见P35

三、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在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来引起某种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参见P34

1、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周密的实验设计创造一种环境进行实验,研究人员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实验界结果的因素,进行观察,以便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互影响。 【实验】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 2、现场实验

现场实验是在实际工作场地进行,按照周密的实验设计使现场条件尽量单一化,有意识有目的控制某些外界条件,使所获得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实验】泰勒的铁砂和煤炭的挖掘实验 4、数量统计方法

在数量方法中,统计方法是对随机性现象定量的方法。大量随机性现象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必然联系叫做统计规律,而这种必然联系也只有通过统计方法才能揭示出来。

由于组织行为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因此组织行为学的定量研究必须以统计方法为基础。 章节回顾:1 绪论

重点知识

组织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引言

如今,企业招聘和选拔人才时看重什么?

如何才能在自己适合的职业和单位中少走弯路,更快获得成功? 引导案例1:蝎子与青蛙-启示

每个人各有不同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风格。

员工在进入一个企业以前,他(她)的个性、价值观等往往已经形成了。——企业可以改变的余地就非常有限。

企业招聘和选拔人员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组织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更加看重这个员工的潜在能力、个性特点、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等是否符合本组织的要求,甚至这些因素被看作比知识、经验、技术等更加重要。

个人择业要领:选对行,进对门!

一个人在择业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有所认识,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专长、爱好等实际情况,选行、进门,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尽快走向成功。

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