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浙江省丽水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f1a170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2c

2017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23 分)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明天,近在 zhǐ (1) ▲ 尺,也远在天涯。它从来都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不管今天你是 yī fān fēnɡ shùn(2) ▲ ,还是举步维艰;也不管今天你是逍遥自在,还是身受束fù(3) ▲ ;更不管今天你是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明天,已在路上,正向我们走来。 2. 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1)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岑参《逢入京使》) (3) ▲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4)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6)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 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是: ▲ , ▲ 。

(8)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 ▲ 。 3. 解释加点文言字词。(6 分)

(1)见往事耳 (▲) .(4)徐以杓酌油沥之(▲) .

(2)愿为市鞍马(▲) .

(3)但微颔之(▲) .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 莫言下岭便无难, ▲ 4. 名著阅读。(4 分)

(1) 祥子与“骆驼”这一外号有怎样的联系?

(2) 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请你根据《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相关经历或具体的故事情节,谈谈你对坚强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12 分)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 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 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

在医院的病床上或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又发烧了。父亲迅速地给我穿戴好,用自行车带我去镇上的医院。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 9 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 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 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 一丛丛,一簇 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 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5. “那簇野菊花”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 分)

6. 请从文中画线的A、B 两处选择一处,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3 分) 7.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3 分)

8. 概括下面的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成长的认识。(4 分)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二)(9 分)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肖群忠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 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自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 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 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即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 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9.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有哪些?(3 分)

10. 阅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3 分)

11.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1 分) (一)(4 分)

论 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2. 诗中的“李杜”具体指 ▲ 和 ▲ 。(2 分) 13. 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主张?(2 分) (二)(6 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 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 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 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 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三)(11 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

③④

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④未展:来不及。 ⑤军人:这里指官军。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1)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 ▲ .

(3)袁府君即日便征.

(2)恒装一囊 .(4)母好食铛底焦饭 .

▲ ▲

18.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段两处)(2 分)

遗 已 聚 敛 得 数 斗 焦 饭 未 展 归 家 遂 带 以 从 军 1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0. 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3 分) 四、语言表达(35 分)

21. 学校将召开少代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开场白。(5 分) 22.(30 分)题目:给自己一些 【要求】:

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 代替。

2017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