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的历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钟氏的历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f1d500702020740be1e9b40

钟 姓

一、钟姓来源之说

1、出自赢姓。周代有个名大费者,又史称伯益,是赢姓族的先祖,他有后人封于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中有一部分人改钟离氏姓为钟姓。据唐人林宝著的《元和姓纂》载曰:“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敖,仕晋封宗伯,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这段文字详细叙述为: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商纣王帝辛无道,被周武王所灭,微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因是庶出子,被商王屈封于微地(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周武王克商灭纣后,利用他以统治商朝的部分遗民,便封微子启于宋国,作为西周天子国的诸侯国。宋国的封地是今河南商丘,这样微子启就是宋国的开国君主。到了宋国的第十九位国君宋桓公时,他的曾孙里有个名敖的人,在晋国任伯宗大夫,被称为“晋国之贤者”,他忠直敢谏,得罪晋国执政的权贵郤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便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一说为今安徽凤阳东北,一说为今临淮关一带),其子孙以邑为氏,后分为钟离氏姓、钟姓两姓:以复姓钟离的一支,于秦朝末年(约公元前206年),其裔孙里有个名钟离的人昧随项羽起兵反秦,为名将。项羽失败后,他遭刘邦追杀,自刎而死。其子钟离接为避父难,逃居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改钟离姓为钟姓,史称钟接。应该说钟接是当今大多数钟姓人尊奉的始祖。

2、以官为氏。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一种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清代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如此说钟姓最早的一支系应

是以官为氏,即周朝宫庭乐官钟师后代。据《湖南蓝山钟氏族谱》载,居住在湖南蓝山一带的钟姓人,祖先原是周朝负责钟吕乐器的乐师。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种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担任钟师的人,多为周王室的王族成员来充当,其职位因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故世代相袭。到春秋时,周朝礼乐渐废,钟师之家失去了世代承袭的职位,于是钟师之后代陆续出逃到其他诸候国谋生。有的在各诸候国仍以钟师身份出现在王室宫庭,为诸候和卿大夫奏乐,有的为标明自己原有的身份,便以钟为姓。如楚国的钟仪,他的家族就是一个世代相袭的乐官之家,其后世钟子期与俞伯牙演奏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3、出自其他民族。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北魏孝文帝时,习汉姓将鲜卑族复姓改钟姓;满金时期,有钟吉氏、裕固族钟鄂勒氏改单姓钟;也有当今的台湾高山族,犹太后裔,拉祜、蒙古、回回、畲、苗、彝等族将自己原复音氏姓改钟姓。

得姓始祖:微子启,始受姓者为钟接。微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地(河南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微子启原本为夏朝太子,理当继帝位,因庶出,帝位更为帝卒。帝辛无道,杀忠听谗,荒淫无度,微子启屡屡相劝终不听,帝辛甚至欲杀害他,于是微子最后奔走他乡。周武王灭纣,见微子启仁德忠厚,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微子启便成为宋国开国君主。至宋国第十九代君主桓公时,有曾孙名伯宗,在晋国任大夫,因直言敢谏,得罪权贵郤氏,遭到杀害。伯宗的儿子州犁避难逃到楚国,后来贵为太宰,食采于钟离,其后世子孙以居地为氏,是为钟离氏。至楚汉之争时期,有伊卢人(江苏连云港海州)钟离昧,为项羽大将,项羽败,刘邦当皇后,钟离昧被杀,其第二子名钟离接,为避父仇,始逃居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将“离”字除去,单姓钟、名钟接,自此钟

姓产生,应该说钟姓直接得姓始祖为钟接,但许多钟姓谱牒都尊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钟姓郡望: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

钟姓历史名人略记:春秋时音乐家钟子期,三国时书法家钟繇,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元代戏曲家钟嗣成,明代文学家钟惺等。

二、钟姓播迁分布概况

钟姓发源于安徽,汉晋之际,以河南为繁衍中心,其中迁入颖川长社的钟姓,以钟接为开基祖,后成为我国各地钟姓的主要来源。在先秦之期,钟姓主要居住在今湖北、湖南一带,这支钟姓后裔据有关史载,来源于宫廷乐师官职之钟姓一支。从汉代开始,颖川长社一直是钟姓的发展繁衍中心。西晋永嘉时,颖川的著名隐士钟皓之七世孙钟雅,随晋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时,有钟圣自浙江移居上元(今属江苏)。西晋东晋之时,有钟善居会稽(浙江绍兴),钟贤自上元迁居虔州(今江西赣州),钟朝因督兵入闽,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南朝末年,有陈国伏波将军钟士雄,在岭南演发钟姓,其时他被称为“岭南酋帅”。当时的岭南,即指今两广(广东、广西)和与越南毗连的越北地区,这说明钟姓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植根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唐高宗总章年间,有将佐钟德兴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福建衍发。唐一代,钟姓还分布于今山西、四川、广东、安徽、江西等地。五代至宋元,中原的钟姓纷纷南迁,大部分聚居于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梅州、潮州、兴宁等地。明洪武初年钟姓作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和江西填湖广迁民之一分别迁居于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西、陕西、湖北、湖南等地。清朝有南方的钟姓迁台湾及东南亚。

三、红安钟姓来源之说

红安钟姓始祖名钟受,明朝洪武初年由江西吉安府永丰县投明军从戎后以军功封邾城伯,定居黄冈太仙乡钟庙咀一带,黄安立县析归黄安邑。据考该地为今詹店东南五里许钟家塆一带。

明初的邾城伯,据考只是一个虚无的封爵称号,实际的邾城辖邑已不存在。历史上的邾城,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邾城候国,其详细地址一说约为今的黄冈市北二十里至新洲全境,二说为麻城歧亭西至今红安的八里觅儿詹店。当然历史上的邾城到底辖区范围的中心在什么地方,今不可考,只是从文献资料里泛指今日的红安邑域。钟受为朱元璋封为邾城伯,其卜居的位置为黄冈太平乡,据推理可能是今八里北,高桥一带。

钟姓在红安地区的分布:高桥镇钟家楼、耿家田、钟家垸、钟庙咀垸,八里镇钟家垸、宋家田、陈家田、张家榜、钟家坳。

钟姓缙绅略录:钟受的第二世有名钟雄武者,第三世名钟效实者俱为明代武举人。至清朝,钟琇为顺治辛卯举人,壬辰进士,官袁州推官,榷税徐州督粮,通州、江南司郎中,丙午会试为江西主考,后任陕西汉中知府。钟灏,中康熙甲午举人,官宜章教谕。钟玕为清康熙癸卯武举。钟其铎为辛酉武举人。钟永泰为明天启岁贡。钟应遂为康熙岁贡,官汉阳、嘉鱼训导,都匀府经历。钟浑、钟僖为清乾隆年间的廪监。钟裕训为廪贡考授州同。钟应逊、钟应连、钟应造皆为廪贡。钟天锡为清康熙乙酉副元。钟天与,中黄冈籍举人。钟以成,中光绪丁酉恩科副榜。

四、史海钩沉

(一)钟琇故事

钟琇,号青岩,由乡选拔登进士,累官袁州推官,徐州督粮官,通州、江南司郎中,江西主考,汉中知府。在任职中很有政绩,善体民情,在袁州官推官时,有一个良家子弟,为山贼所裹挟,为解救这个良家子弟,钟琇派兵围巢山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