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f50e44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

55HRC上。斜导柱与固定板用H7/m6 配合。由于斜导柱主要起驱动滑块作用,滑块的平稳性由导滑槽与滑块间的精度保证,因此滑块与斜导柱间可采用间隙配合H11/h11 或留0.5~1mm 的间隙。

滑块 本书中滑块与型腔采用整体式结构,因为型腔形状较小结构简单,避免耗材,增加结构体积和质量故设计在一起。在安装时锁紧楔使滑块不致产生移动,锁紧的楔角应大于斜导柱倾斜角,一般2~3度。 6 脱模结构设计

1)因为塑料收紧时抱紧突模,所以顶出力的作用点应靠近凸模。 2)顶出力应作用在塑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位置,作用面应可能大一些,以防止塑件变形和损坏。

3)为保证良好的塑件外观,定出位置应尽量设计在塑件内对形状外观影响不大的部位。

4)若顶出部位需设计在塑件使用或装配的基面上时,为不影响塑件的尺寸和使用,一般定杆与塑件接触处凹进塑件0.1,否则会出现塑件凸起。 7、排气方式设计 一般有以下几种:

1)排气槽排气 对大中型塑件的模具,通常在分型面上的凹模一边开设排气槽,排气槽的位置以位于融通流动末端为好,宽度B=3~5,深度H=0.05,长度L=0.7~1,此后可加深到0.8~1.5 塑料品种 PE PP 排气槽深度 0.02 0.01~0.02 塑料品种 AS POM

排气槽深度 0.03 0.01~0.03 PS SB ABS SAN 0.02 0.03 0.03 0.03 PA PA PETP PC 0.01 0.01~0.03 0.01~0.03 0.01~0.03 常见排气槽深度,本书取0.02 七、总体尺寸的确定,选购模架:

根据模具制造与实训一书,按进料形式的不同,模架分为大水口和小水口两类。根据开模行程初步选用S2030小水口DC 型模架。 八、注塑机的参数校核: 1、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M 机≥M实际/α=(nM机 +M塑)/α 式中 M机——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 M 实际——实际注塑量 α——注塑系数,一般为0.8 n——型腔个数;

M 塑j——每个塑件的质量 M 浇——浇注系统的质量

当实际注塑量以注塑容量V 实际表示时,有:

M 实际=PV实际

式中M——塑料密度为P 时的实际注塑量 P——塑化温度和压力下 熔融塑料的密度 V实际——实际塑化容量

C——密度变化的校正系数,对结晶型塑料,C=0.85,对非结晶型塑料,C=0.93

2、锁模力的校核

在注塑过程中,为使模具不被胀开,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必须对模具施以足够的加紧力,即锁模力Fs 。锁模力的大小必须满足下式: Fs≥P(nAs+Aj)

式中P——模具型腔压力,一般为20~40Mpa As——塑件型腔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Aj——浇注系统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塑件的面积As为25×20×2=1000mm2, Aj约为20mm2

代入上式中计算得:F=20.0400~40.0800KN≤200 注塑机标称压力 3、模具与注塑机安装部分相关校核 1)模具逼和高度校核 必须满足: Hmin≤Hm≤Hmax

式中Hmin——注塑机允许的最小逼和高度,也是动模座的嘴角间隙; Hmax——最大逼和高度; Hm——实际闭合高度

所选模架的尺寸满足以上条件。 2)开模行程校核: 实际开模行程可按下式计算:

S=H1+H2+(5~10)mm≤Sj=S机座距——H模式中H1——塑件脱离型芯所需

的顶出距离,通常是成形塑件内墙的凸模高度; H2——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内的总高度;

S机——模具闭合高度为Hm时的最大模座行程; S机座距——模座最大间距,为液压机合模可调装置; 2) 注塑机模座尺寸及拉杆间距校核

3) 设注塑机模座尺寸为H×V,拉杆间距为H。×V。则: 模具的最长边≤min{H,V}; 模具的最短边≤min{H.V.}

4)定出装置的顶出距应大于或等于塑件顶出距。 九、模具的装配与检验: 1、模具装配:

在装配时是有很多零件组合起来的,在组装前钳工必须对所有零件尺寸检查和测定零件与零件的配合。没有达到尺寸要求的要进行研配加工达到要求的尺寸。

研配是对分型面、镶件、侧型芯、限位块、浇口部分、推板部分、制品壁厚成形部分等进行研配加工。

在进行分型面研配时,由于分型面兼有排气的功能,因为为了能排除空气,又不产生飞边,一般分型面的研配间隙应在0.02以下。

各部分的研配不是绝对的,大部分是以配合为目的的加工,但对于成形部位的镶件、壁厚等的加工必须达到要求精度。

当个零件的修正、研配等加工结束后进行装配加工。在装配时,还要一些研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