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光伏控制系统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基于PLC的光伏控制系统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fa66144fe4733687e21aac0

基于PLC的光伏控制系统

本设计中采用额定电压为24V的蓄电池,当蓄电池达到最高电压26.4V时,则U2为1.467V,A/D转换后的值为455。当蓄电池达到额定电压24V时,则U2为1.3334V,A/D转换后的值为413。当蓄电池达到最低电压22V(低于22V时,断开负载)时,则U2为1.2223V,A/D转换后的值为379。

5.5本章小结

本章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辐照追踪控制系统包含的电气原理及通讯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着重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所用到的MPPT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附带的几个采集电路。

23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本系统提出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辐照追踪控制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下: 1、分析了太阳追踪的两种方式,采用的光电跟踪方式,可根据天气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工作,在提高太阳利用率的同时,系统工作更稳定。

2、深入分析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以及各方案的论证。也对电气控制箱做了具体的分析设计。设计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原理简单使用方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辐照追踪控制系统。

3、由于时间局限,本设计只实现了单轴跟踪,是的太阳光利用率仍然不足。

6. 2展望

本文设计了基于PLC的太阳照射角度的自动跟踪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太阳的单向跟踪。

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太阳能利用的一些现状,诸如目前世界上的能源利用状况、太阳能的特点以及其与目前主流的常规能源相比的一些优势、太阳能在国内外的利用情况,并且叙述了目前的几种太阳能采集装置以及目前几种比较常用的太阳光照跟踪方法,从而对太阳能利用及其跟踪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接下来提出了本次设计的跟踪系统的构想,对各部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列出了对整个系统以及系统中各个部件的一些设计要求。之后分别对跟踪系统的机械部分、控制部分以及程序部分进行了设计,并对设计中用到的主要器件进行了选型。

本设计只是基本实现了对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单向跟踪,在跟踪的精确度等方面仍旧有许多不足,比目前已有的跟踪系统还有很大的差距,系统的各个部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今后若有机会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目前的资源体系仍旧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但在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目前资源体系的各种缺点也越发的凸显出来,例如污染的问题以及目前资源的不可再生的问题。而太阳能资源因为本身的无污染,以及可再生等优点而慢慢的被人们重视起来。今后太阳能的利用范围必然会越来越广,而利用太阳能发电也必然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面,而这种适合家用的小型太阳能自动跟踪发电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高等的特点,也必然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在研究开发新能源的历程中的我们只是其中一支探索的队伍,如今全球各地都在推进光伏发电发展的脚步,但是由于光伏技术仍然不成熟,建设成本仍然较

24

基于PLC的光伏控制系统

高,本论文设计对以后光伏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尤其现在硅光电池成本仍然较高的情况下,发展高精度跟踪技术对太阳能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25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任松林. 主动式太阳跟踪及驱动系统研究与设计[J].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5

月.

[2] 王长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和展望[J].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论坛论文

集.2003(9):4-9.

[3] 赵玉文.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概况.第五届全国光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18. [4] 王长贵.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义[J].太阳能.2000(4):6-7. [5] 王长贵,崔容强,周篁主编.新能源发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6] 中国能源网.http:llwww.china5e.net/www/dev/newsinfo/newsview/.2002:73-77. [7]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稳定性研

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2006,26(6):73-77.

[8] 李加升等,基于光敏器件的光控电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4期. [9] 亿万电器论坛[Z].

[11] 西门子MM440 使用手册[Z].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12] 西门子S7-200 使用手册[Z].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13]刘邦银,段善旭,刘飞,等.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J].电工技术

学报,2009.

[14] 张艳红,张崇巍,吕绍勤,张兴等.新型太阳能控制器的研制[J].节能,2006,(02):09-15. [15]李建庚,吕文华, 晓雷等.一种智能型全自动太阳跟踪装置的机械设计[J].太阳能学

报,2003,24(03):330-333.

[16]陈维,李戬洪.太阳能利用中的跟踪控制方式的研究[J].能源工程,2OO3,(03):18-21. [17]李云.中国太阳能利用研究取得新进展[J].发明与创新,2004,(01):08-09. [18]范志刚.光电测试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4-26.

[19]陈维,李戬洪.太阳能利用中的跟踪控制方式的研究[J].能源工程,2OO3,(03):18-21. [20]张常年,赵红怡,吕原.太阳能电池自动追踪系统的研制[J].计算机应用,2001,27(12):

26-27.

26

基于PLC的光伏控制系统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张雷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太阳能追光系统达到了系统的各种控制要求,成功完成太阳能追光系统的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经过对系统程序的运行调试,实现了太阳能追光系统的自动控制,也可实现太阳能追光系统手动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达到了设计目标。设计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本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改进。

时间如梭,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的忙碌,毕业设计终于接近尾声,给大学的最后一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年的理论学习,使我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然而,理论离不开实践,毕业设计正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使我们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复习、巩固,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将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指导教师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下,我完成了本次设计。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向培养我的学校及所有关怀和鼓励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这次设计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我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也是对我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检验。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怀与指导。尤其是指导教师张雷老师在学习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本次设计的顺利完成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在此我要向尊敬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感谢全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老师及同学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指导教师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