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fa7cb6010661ed9ad51f3e5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该国的失业率为( )。

A.10% B.5% C.11% D.8% 2.使货币创造乘数变大的原因是( )。

A.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提高 B.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C.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上升 D.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3.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B.稳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 D.政府预算盈余

4.在经济过热时,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府应该( )。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增加货币供给量 C.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D.减少税收 5.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了( )。

A.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上升 B.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下降 C.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上升 D.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下降 6.所得税率增加将会导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7.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

A.旨在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B.可以稳定收入,但会导致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可以取代财政政策

8.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社会还存在( )。 A.非自愿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9.当超额储备率为多少时,货币创造乘数达到最大( )。

A.等于法定准备金率 B.为负数 C.等于零 D.趋近于无穷大 10.降低贴现率的政策( )。

A.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愿望 B.给经济活动降温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 D.通常导致政债券价格的下跌

11.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包括( )。 A.卖出有价证券 B.降低贴现率,放松帖现条件 C.提高法定准备率 D.减少税收 12.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依据是( )。 A.现实的盈余或赤字 B.充分就业的盈余或赤字

C.个人所得税 D.充分就业经济中内在稳定器对通胀的影响 13.贷款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5.商业银行者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判断题

1.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将引起利率上升。( ) 2.凯恩斯认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

3.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 ) 4.货币供给量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 5.在宏观经济均衡时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 )

6.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是不存在的。( )

7.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

8.货币供给变动对利率的影响有时滞,但它对投资的影响是迅速的。( ) 9.对于经济中的波动,凯恩斯主义者很愿意用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货币主义并不提倡用灵活的财政、货币政策来稳定,他们宁肯采用单一的货币规则。( )

10.强力货币实质上是商业银行储备与流通中的货币之和。( )

11.货币政策对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比对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更为有效。( ) 12.失业率的计算是用失业工人的数量除以就业工人的数量。( ) 13.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对付一切类型的通货膨胀都是有效的。 ( ) 14.公开市场业务是最重要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 15.商业银行存储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是不计息的。( )

三、名词解释

1.功能财政 2.自动稳定器 3.充分就业 4.政策时滞 5.公开市场业务

6.紧缩性缺口 7.膨胀性缺口8.贴现政策 9.法定准备率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时滞性?试比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性的区别。 2.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它能否取代财政政策? 4.预算平衡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 6.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有什么区别?

7.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什么特点?

8.什么是法定准备金,这一制度对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具有什么作用?

五、计算题

1.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2.假定只有活期存款,有存款准备金要求,比率为10%,人们持有的通货总量是活期存款的40%,求:

(1)如果强力货币等于100亿,M1为多少?

(2)如果强力货币增加500亿,活期存款将增加多少? 3.假设居民将收入的10%用于储蓄,目前所得税率为25%,投资需求为600亿美元,贸易赤字为25亿美元,当前的政府开支为每年2700亿美元,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0600亿美元,试计算当前的政府赤字额,充分就业时的赤字额。比较说明当前预算是扩张性的还是收缩性的?

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为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为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六、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如何表明了他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2.参看下图,回答问题:

LM (1)在a点时,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处于什么状态? IS (2)如果政府采用财政政策进行调节,如何实现均衡?

a 用图说明。

(3)如果政府采用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如何实现均衡?用

图说明。

3、试述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4、试述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A 5.D 6.A 7.A 8.A 9.C 10.A 11.B 12.B 13.B 14.A 15.D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

三、名词解释

1.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即为功能财政。

2.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3.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4.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 5.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6.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所形成的差额。 7.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高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所形成的差额。 8.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9.法定准备率: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

四、简答题

答案要点:

1.所谓时滞性指的是一项政策从作出决定到实际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有时滞性。具体来说又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

财政政策的时滞性主要表现在前期,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主要表现在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