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同步测试卷(全册 附答案 共48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同步测试卷(全册 附答案 共48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0d2c4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3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人的思想认识 D.这些作品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共同的价值追求 11.(2018·湖南长沙质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音乐家创作了《富强之路》《民主之风》《文明之花》等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故事、诗歌、音乐中,将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充分说明( )

①人的文化素养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 ②适当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根本 ③不同形式的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常发生于潜移默化之中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2.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档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位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打造该节目的意义在于( )

①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去影响人 ④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已故艺术家阎肃是我国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他从艺以来,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讴歌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二 音乐分为经典和流行两种。据调查显示,我国83.5%的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无论是经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关键要看文化土壤是否有利于人们的精神健康。普及推广经典音乐有利于推动城市文化高品位发展、提升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为此,天津市政府提出开展经典音乐进校园等文化普及工作。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概述优秀经典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 9 页 共 47 页

(2)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经典音乐进校园提供依据和做法。

14.针对一些青少年热衷流行音乐、排斥甚至完全不懂经典音乐的现象,著名音乐家盛中国主张尝试用不同方式开展经典音乐进校园等文化普及工作。盛中国认为,音乐分为经典和流行两种。前者好比肉禽菜蛋奶等主要食品,是人类生存的营养源泉;后者好比解馋的零食,供人们休闲享用。如果一个人天天吃糖果、薯片等零食,肯定不健康。娱乐成分高的流行音乐并非不能听,关键是文化养料较高的经典音乐更有利于精神健康。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素质,必须重视经典文化的作用。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考点规范练22 文化对人的影响

1.D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 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从读好书、说好话入手,是因为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也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②错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比较稳定,但并不是持久不变的;④不符合题意,题中材料不涉及科学技术。故选D项。

2.A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家风建设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第 10 页 共 47 页

的措施,故不选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种方式,家风建设不是基本途径,故不选④。家风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故选①③。

3.A 东西方待客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文化差异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排除B项。意识形态差异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排除C项。文化即使存在差异,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排除D项。 4.B 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题中漫画表明了孩子具有模仿性,即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漫画主旨不符;D项表述错误。

5.A 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①当选;茶文化属于优秀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当选;③错误,民族精神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④不符合题意,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无关。故选A项。

6.D ①表述明显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②表述错误;“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反映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也反映了文化对人有塑造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7.B 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引导国民精神前进,说明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①正确;题目没有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②不符合题意;国民觉醒和民族力量需要通过鲁迅和《黄河大合唱》表现出来,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正确;优秀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说法片面。故选B项。

8.A 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④符合题意;“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②不符合题意;“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练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舍此无良方,③不符合题意。选择A项。

9.B ①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不能笼统地说文化有“促进”作用;④错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故选B项。

10.D 千古佳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价值观引起了人们的共鸣,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的“统一”说法错误。

11.C 文艺工作者围绕核心价值观创作出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见①④符合题意。②中“根本”夸大了载体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优秀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③表述片面。

12.D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我们举办《感动中国》节目,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②不是材料中活动的意义。故选D项。

13.答案 (1)①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经典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优秀经典文化有助于使人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学习和接受优秀经典文化,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做法:创设有利于经典音乐普及的氛围和环境。

第 11 页 共 47 页

解析 第(1)问,要求概述优秀经典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材料“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讴歌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经典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三个角度分析。第(2)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为经典音乐进校园提供依据和做法。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关键要看文化土壤是否有利于人们的精神健康”“普及推广经典音乐有利于推动城市文化高品位发展、提升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据此确定文化生活角度的依据应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应的做法可以是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以利于经典音乐的普及。 14.答案 ①学习和接受经典文化,不仅能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重视优秀经典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重视经典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人们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典文化是优秀文化的体现,人们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针对现实生活中流行文化盛行、经典文化受到冷落的现象而设置,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做题时,要求能够结合材料和情境,准确调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等知识分析说明。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

1.遵义播州海龙屯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也标志着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的突破,为贵州省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海龙屯成功申遗( )

①有利于集中表达我们的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表明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成就,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有利于保护古村落,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④

2.2018年4月1日,新华社发文指出:“愚人节”不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大家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这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应( )

①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②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 ③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以科学的态度来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始于1983年的春晚已经成为家家户户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项目: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吃团圆饭,等候午夜12点钟声的响起,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迎来崭新的一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春晚之外,互联网红包成为人们新的庆祝春节方式,它让年味变得更浓,让亲人朋友间温润的情感在红包的收发之间得以传达。我们的“年味”( ) ①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 ②反映民族文化的共性,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差异 ③展示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④呈现文化相互激荡之势,奏响大众文化的主旋律

第 12 页 共 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