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速算初级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手脑速算初级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117b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2

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的下 森林里大家乐开了花 你种菜来我种瓜 大家一起把春天夸

小草说:春天让我发了芽 桃花说;春天让我笑开花 燕子说:春天让我回了家 青蛙说:春天我又睡醒啦

小雨说:春天让我帮大家快快长大

二、教授新课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我们小朋友平时过马路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那今天我们就学一个和交

通有关的手指操《红绿灯》。 附:内容

红灯停,绿灯行,我和哥哥手拉手,迎面走来老奶奶,一步一步颤悠悠,我和哥哥忙走过,搀扶奶奶到路口,奶奶问我叫什么,我们对她挥挥手。 3、 小朋友过生日时都会吹蜡烛对不对,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8页,我们来数数

有多少根蜡烛?(1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的组成。把15的组成写到黑板上。

4、 教师示范。

5、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一遍。

6、 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9页,看上面都有谁?(山羊、鹅、唐老鸭)它们也在

学习组成,看看他们学到哪了?(16、17、18)我们一起来看看16、17、18的组成有哪些?把16、17、18的组成写到黑板上。 7、 教师示范。

8、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一遍。

9、 请小朋友把15——18的正组成连起来练习一遍。 10、 今天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把加法口诀复习一遍,看你们有没有忘记。 11、 课间休息。

第14次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内容:1、复习直加直减

2、思维训练P22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直加直减运算。

2、提高孩子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易道手脑速算教材第2册人手一份,奖花。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直加直减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孩子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加直减

1、 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①、老师刚看到小朋友算题都很辛苦,累了一身汗,现在老师就来教小朋友一个音乐

律动《我爱洗澡》,洗完澡啊身上就舒服了,先看老师做一遍。 附: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②、老师与孩子一起在做一次。]

③、刚都洗好澡了,我们现在身体已经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做来进行个加减法

比赛吧。

④、分组比赛。表现好的组得大拇指,得最多大拇指得奖花就最多。 2、 记忆练习

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22页,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数字宝宝,在这些数字里啊有的数字宝宝不是这一家的孩子,它走错地方了,现在请你快速的把它们找出来并用笔把它圈起来。

3、 教师小结。教师加以点评,肯定孩子。根据得大拇指的数目分发奖花。 4、 布置作业。P11、12、回家练手、练习册上的两位数直加直减习题。 三、家长课堂

时间:约5分钟

话题:培养孩子的持久力

内容:现在的孩子缺乏集中注意力和持久力,这样的孩子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无论做什么马上就会厌倦,比如做一件事不到5分钟,就开始厌烦而想放弃。另一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应该如何培养持久力呢?最简单的方法,规定一件事,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完成。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孩子我们就循序渐进增加他们做一件事情的时间。比如学习,昨天学了5分钟,今天就设法给他延长至6分钟,但不能一味求快。重要的是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一定要好好表扬他一番。即使不能有始有终也不要责备他们,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时需要的是给孩子鼓励,让他们一会接着做或明天继续努力。对于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要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开始做起。不要觉得这是天生具有的性格,对他们失去信心,要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也有坚持到底的优良素质。每天坚持做固定的几件事,就能够培养孩子的持久力。首先要说服孩子,在督促孩子去执行,除非有身体不适的特殊原因。万一孩子想偷懒,强制也要执行,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就不会觉得费力。

第八次课

第15、16课时: 教学时间:80分钟 教学内容:考试

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

2、让每位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录音机、静定训练音乐《晚风》、教师根据自己班孩子的学习情况出的试题孩子

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静定训练:

目标:1、安抚孩子兴奋和恐惧的心理。 2、对孩子的想象力的进一步开发。

3、引导孩子对夜晚宁静、安详美的认识。

方法:播放音乐《晚风》,引导孩子随老师的语言进行想象。 内容: 慢慢的闭上你的眼睛

现在你感觉到现在就是夜晚 你正在夜光下散步 夜已深了

大地妈妈已经安然入睡了

周围的小动物、植物都已经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 安静及了,这时候只能听到夜风吹在树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夜风吹在你的身上你感到凉凉的 这是夜风在告诉你

夜深了,快快回到你温暖的小窝睡觉吧、、、、、、 教学过程:

一、考试

1、 请小朋友背诵加法口诀并用小手表示出来,教师记录时间。(老师可根据本班

学生人数分配一次是两个孩子一起,还是一个人一个人背诵) 2、 孩子背诵结束后老师出题孩子运算。(可多样化) 3、 休息(10分钟)

4、 发放试卷请孩子带回家做。(因为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拿笔不是很好,所以我

请孩子到回家请父母报题孩子算,家长帮助孩子写数字。并请家长写回执单,孩子必须一次性完成所有题目。)

5、 教师点评。肯定加法口诀背的好的孩子,对不怎么好的孩子引导鼓励,让孩子

有信心学好。

6、 作业回家练手,做考卷。 二、家长课堂

时间:约5分钟

话题: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内容: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决定了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这不表明父母

是孩子最贴心的人。我们过去有一种观念,父母是老子,儿女是小子。子女就要听父母的话。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愿望,选择培养与孩子共同的兴趣,下棋、看球赛等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成知心的朋友对待,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有时他们的问题有点幼稚单纯,千万不要轻视或取笑他们,与他们一起讨论,鼓励他们去自己面对与战胜困难,一旦和孩子相处的像朋友一样,孩子和我们就会无话不谈,孩子就会意识到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第九次课 第17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内容:一位数伸拇屈凑加法。P15、16、17、19

教学目标:1、让孩子熟悉一位数伸拇屈凑加法的运算程序。 2、让孩子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伸拇屈凑。 教学准备:录音机、静定训练音乐《想象》、奖花、易道手脑速算教材第2册人手一本、青

红苹果各一个。

教学重点:让孩子熟悉一位数伸拇屈凑加法的运算程序。 教学难点:让孩子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伸拇屈凑。 教学过程:

一、静定训练:

时间:40分钟

目标:1、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2、让孩子学习对事物的重现,进而学习专注。

3、训练孩子的味觉想象力。

方法:教师先出示苹果两个,引导孩子观看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最后

教师收走苹果,播放音乐《想象》,请孩子跟随老师的语言进行想象。

内容: 小朋友请你慢慢的闭上眼睛

把刚刚你看到的苹果重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有个小的红苹果 大的青苹果

红的苹果吃起来一定很甜很好吃 一口咬下去,啊!真是又想又甜

青的苹果一定还没有熟透,应该有点酸哦 咬下一口,真的很酸 不过味道很好 不信你尝一尝、、、、、 二、教授新课

1、收试卷,表扬速度快的小朋友。 2、复习直加直减。 3、导入

①、小朋友都看过木偶戏吧,那你知道木偶为什么会动吗?今天老师就来告诉你!下面老师就来做个手指操,名字就叫《木偶戏》。 ②、教师示范。

附:小朋友,小朋友乐着笑着看木偶。胖娃娃,扭啊扭,老寿星,胡子抖,一个一个翻跟头,木偶为啥这样呢?全靠叔叔的两只手,不信你去看一看,秘密就在幕后头。 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一遍。 4、一位数伸拇屈凑加法。

①、一天,猴妈妈买了许多桃子,小猴子很乖,先拿了桃子给猴奶奶吃,猴奶奶可高兴了。猴奶奶说:“听说小猴子会学加减法了,现在奶奶报几道题给你算算,可以吗?”小猴子说:“ 可以啊!那你就考考我吧!”奶奶就说:“1+4=?2+3=?”当奶奶报完1+4,小猴子就傻了,这可怎么算啊?这时小兔子来了说:“小猴子,该上课了,我们一起快走吧!”小猴子听了可高兴了说:“奶奶,等我上完课在算给你看。”然后就和小兔子走了。到了教室就问大象老师:“今天奶奶问我4+1=?我没算出来,你快教教我吧!”大象老师说:“等这节课上完,你就知道怎么算了,上课要好好听。” ②、今天小猴子遇到了一个问题,它说:“4+1=?”,那我们小朋友知道怎么算吗?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直加直减,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伸拇屈凑加法了,就是伸出拇指,减去凑数的加法。

④、请问小朋友凑数是什么?两数之和等于5,这两个数互为凑数。请小朋友告诉老师,

哪些数互为凑数?(1和4,2和3,3和2,4和1)

⑤、小朋友真棒,现在先跟老师学习伸拇屈凑加法的运算程序:

加1没有就减4,最后别忘伸拇指 加2没有就减3,最后别忘伸拇指 加3没有就减2,最后别忘伸拇指 加4没有就减1,最后别忘伸拇指

⑥、教师示范。

⑦、带小朋友一起练一遍。

⑧、出例题:4+1=?先伸出4,然后加1,加1没有就减4,最后别忘伸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