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6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200e03eff9aef8941e0619

的支票就进入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中的准备金中如数扣除。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

的准备金。如果买进政府债券的是其他人,这些人就会减少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因而也就会减

少准备金。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时,会使政府债券价格降低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下,而债券价

格的下降就等于利率的上升。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收缩,活期存款

即货币供给的减少也使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投资下降,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 下降。

手段二: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

或政府债券作担保。美国在联邦准备制度成立之初,贴现率政策曾经被看做是最重要的政策

。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拿到联邦准备银行再贴现,以增加准备金。但是,在1929—1933年经济

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主要不再用商业票据而是用政策债券作为担保向中央银行借款。因此,现

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 率。

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贴现率降低时,股票

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降低。贴现率政策和

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使利率降低或提高时,就必须相应地改变贴现率,使贴现率和利

率大致相适应。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贴现率

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

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 或提高贷款利率。

手段三:改变银行准备率。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

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准备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

区别。城市银行的准备率高于农村银行的准备率,活期存款的准备率高于定期存款的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有最高限和最低限。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一般都愿意尽可能按最低准

备率提留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 和

信用供给。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率的最高限或最低限,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这项权力。

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

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如果有必要,中央银行可以将准备率一直降到法定的最低限。准

备率的下降,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准备率下降的

影响还不止于此。在一般情况下,准备率的下降,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

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因而价格水

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银行准备率,直到法定最高限。准备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

必须按更高的准备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准备率的提高,还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

足。准备金不足缩小了商业银行扩张货币和信用的基础,减少了贷款能力。不过,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不主张提高银行准备率。

上述三种手段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就重要程度而言,贴现率政策虽然

曾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但是现在已被放在次要地位,而公开市场则被认为是最重要

的政策手段。银行准备率具有法律效力,能对银行信用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直接影响不同于公 开市场

业务和改变贴现率对银行信用产生的间接影响。银行准备率的变动能直接造成超额准备金或

准备金不足,从而可以增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效果。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法定准备

率政策既能独立起作用,又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补充。一般地说,以上三

项重要手段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配合使用。在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

和贴现率的配合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运用准备率政策。

除了上述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三种重要政策手段外,西方国家的中

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次要手段。例如,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的控制,以及

分期付款信贷控制和抵押信贷控制等。 12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

的经济政策。西方学者一般把财政政策定义为: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

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西方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政府

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

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当失业率连续两三个月超过一定数值,或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连

续两三个月下降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措施;反之,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超

过一定限度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措施。

西方学者对国家预算收支是否应该平衡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类:(1)年度平衡预算。年度平衡预

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平衡,这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前被普遍采取的政策

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减少而

减少。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通货膨胀存在时,

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

加剧通货膨胀。总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年度平衡预算会使经济波动更为严重。(2)周期平衡

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又名瑞典预算,它是30年代首先在瑞典出现的一种预算。这种财政预算

用经济周期代替财政年度,它不要求财政收支在每一财政年度中平衡,而只要求在一个经济周

期中平衡。(3)职能财政。按照职能财政制度,预算平衡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

财政政策要保证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为此,在经济衰

退时,政府应实行赤字预算; 通货膨胀时,政府财政预算应有结余。政府增加收入的办法不应

只限于增加税收和增加公债,还可以增发货币。主张职能财政的西方学者认为,职能财政的预

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方面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西方政府通常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改变政府购买水平、转移支付水平和改变税率。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提高

购买水平,以抑制衰退。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要缩小对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通货膨胀。(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