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25d19851e79b8968022651

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二十七、(高三上)《伶官传序》 1、文学常识填空 (1)《伶官传序》选自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伶官”意为_______ 。

(2)作者字_______,号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卒谥________。初中读过他的一篇散文《 》,是他在滁州任上的代表作。 2、解释加点的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4)此三者,吾遗恨也 ..(5)负而前驱 (6)皆背晋以归梁 ..(7) 抑本其成败之迹 (8)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0)而告以成功 ...

(1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 少牢: ....(12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 纳 ....(1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 ..(14)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函梁君臣之首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抑本其成败之迹 ..C、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4、下列句中虚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以一少牢告庙 ..C.与其所以失之者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及凯旋而纳之 ..

5、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啊 B、与尔三矢

C、与其所以失之者 D、则与一生彘肩 6、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41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8、简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9、本文是序,也是一篇史论。史论文章一般都是借古喻今,说说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借古喻今”的特点。

二十七、(高三上)《伶官传序》参考答案: 1、(1)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 。 (2)永叔, 醉翁,六一居士,文忠。《醉翁亭记》, 2、解释加点的词

(1)推究;(2)正在;丝带、丝绳;(3)死亡;(4)遗憾;(5)背着;(6)投靠;(7)还是;探求、考察;(8)你的;(9)全,所有;没有谁。 (10)禀报(11)从事:官员;祭品,用一猪一样。(12)胜利回师; 放入、收藏。(13)神态气势、气概。(14)逸豫:安闲快乐

3、 B (名词用作动词,其余 名词作状语) 4、 C

5、 B D(给,动词) A、同,介词 ; C、和 连词 6、 D 7、(1)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2)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流下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这情形)又是多么衰颓啊!

(3)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8、例证法、对比论证法。例证法:如以\晋王三矢\作为事例, 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 \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 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对比论证法: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 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 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 结构严谨。 9、(1)文章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本文在\写史\方面,没有对伶官史实做任何补充,也没有对伶官的才艺作评价,而是通过叙述五代时后唐由盛而衰的过程,推导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说明国家的“盛衰之理”非由天命,实由人事,立意极为精炼深刻。既扣住题目,又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作者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状、社会人事入手,寻找唐庄宗失国因由,更在于作者是以历史家的严峻,政治家的敏锐,叙史事以鉴今,述往昔以讽世。告诫统治者应以史为鉴,力戒奢欲,革除积弊,免蹈覆辙。在对后唐盛衰剧变的历

42

史感慨的背后,分明是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对变革以图存的企冀。所以,本文虽属史论,但同样是立足现实,有着现实的警觉作用,体现了欧阳修议论文内容深广、立意深刻的特点。

(二十八)(高三下)《论语七则》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散文集,是一部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 (2)在陋巷( ) ..(3)死而后已 ( ) (4)君子亦有穷乎( ) ..?君子去仁( ) ?人不堪其忧( ) ..?在陈绝粮( ) ?无求生以害仁( ) ..

3、指出与“饭疏食,饮水”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翻译句子

(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文中多处提到“仁”,说说对孔子所说“仁”含义的理解。

(二十八)(高三下)《论语七则》答案 1.语录,儒;

2.(1)厌恶,嫌恶;(2) 狭小,低矮;(3) 停止;(4) 困窘;?离开,这儿指躲避;?忍受;?断;?损害; 3.B〔都是名词作一般动词〕

4. (1) 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2) 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5、在《论语》中,“仁”的含义是“仁者爱人”,是克己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论语》七则,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

(二十九)(高三下)《孟子二章》

一、本文作者孟子是继孔子之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二者不可得兼( ) 2.故不为苟得也( ) 3.所恶有甚于死者( )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6.贤者能勿丧耳( )

43

7.蹴尔而与之( ) 8.万钟于我何加焉( ) 9.是亦不可以已乎( ) 10.此之谓失其本心( )

三、比较下列加点词意义的异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所欲有甚于生者( ) 蹴尔而与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5.呼尔而与之( )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2.下列加点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C.贫者语于富者 D.苛政猛于虎也 四、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我何加焉?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敢问夫子恶乎长?

6、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7、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8、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六、“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二十九)(高三下)《孟子二章》答案 一、儒家;舍生取义或浩然之气。 二、l.兼有、并存 2.苟且取得、苟且偷生 3.厉害、重要 6.祸患、灾难 5.假如、假使 6.不丢掉 7.用脚踢 8.有什么益处9.停止,放弃l0.天性、天良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