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25d19851e79b8968022651

2、解释加点的词

1)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3)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4)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 天下云集响应 .6) 却匈奴七百余里 .7)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8) 内立法度,务耕织 .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10)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11) 赢粮而景从 .

12)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13) 履至尊而制六合 .14) 而倔起阡陌之中 .

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素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5、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7、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8、翻译下面句子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②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9、文章为什么要突出陈涉的普通、平凡,甚至弱小?

25

10、文章为什么要将陈涉与九国作比较?

(十八)(高二下)《过秦论》参考答案

1、贾生 《吊屈原赋》 《论积贮疏》 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借古讽今

2、1)沿袭 2)通“殁”,死 3)锋利 4)毁灭 5)像云一样 6)使??退却 7)类 8)在国内 9)使??弱

10)有所顾虑而徘徊 11)担负 12)衡量 13)登上 14)通“崛”,突起

3、D 4、A 5、A 6、D 7、D

8、①(秦人)凭借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②可是应有的成功和失败发生了不同平常的变化,功业完全相反。

9、写陈涉的普通、平凡,甚至弱小,是为了说明秦的灭亡不是对手的强大,而是秦自身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不施仁义,才导致如此不堪一击。

10、将陈涉与“九国”的比较,实质上仍是以秦之今与秦之昔的比较。昔日作为一国诸侯的秦,与拥有“十倍之地 ,百万之众 ”的九国较量的结果是胜而不是败;而今与陈涉这位不能与九国“ 同年而语”的甿隶之人较量,竟然失败!这就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疆域广大,实力雄厚,未必就是战胜对手的永远的和最起作用的因素。

(十九)(高二下)《师说》

1、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通____- ______ 或师焉,或不焉 ____通____ _______ 4、解释加点的词: (1) 犹且从师而问焉 ( ) .(2) 人非生而知之者( ) .(3) 孰能无惑 ( ) .

(4)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 .(5)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 .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 )( ) ...(7) 师不必贤于弟子 ( ) ..(8) 不拘于时 ( ) .(9) 作《师说》以贻之 ( ) .(10)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 .

26

5 、与“不耻相师”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吾从而师之 ..C吾师道也 D师不必贤于弟子 ..

6、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其可怪也欤 ..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圣人无常师 ...E、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使说理更加鲜明有力,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高二下)《师说》答案

1、退之,韩昌黎,古文,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诗》、《书》、《礼》、《乐》、《易》、《春秋》, 3、(1)受通授,传授.(2)不通否,,不去. 4、(1)之,他,代词.(2)道理.(3)疑惑.(4)糊涂(5)同列(6)竟然,反而,比得上,(7)不一定(8)束缚(9)赠送(10)更加

5、B 6、C 7、D 8、E

9、(1)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2)不知句读,就想请教老师;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却不想请教老师,学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

(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1、第二段,作者以感叹发端,反复论证学必从师的道理.作者从不同侧面加以

27

对比,讽喻时弊,从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种种不良风尚的现象中进一步阐述观点.先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圣与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再以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小学而大遗”的糊涂做法;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于相师作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智反而不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作者分别用”愚”,”惑”,”可怪”来揭示士大夫耻于从师风气的后果,又分别以推测,感叹,反问三种不同语气的句子作结,表露了作者对这种不良风尚的愤懑之情,显示了论证的气势.

(二十)(高二下)《石钟山记》 1.填空:《石钟山记》的作者是 ,字 ,号 ,与 、

合称“三苏”。 2.解释加点的词 (1)微风鼓浪 ( ) (2)噌吰如钟鼓不绝 ( ) ..(3)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4)噌吰如钟鼓不绝 ( ) ..(5)水石相搏 ( ) (6)森然欲搏人 ( ) ..(7)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 ) ..(8)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 ) ..(9)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 ) .(10)有大石当中流 ( ) .

3.与“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而此独以钟名 C、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D、自以为得其实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南声函胡 B、汝识之乎 C、至莫夜月明 D、桴止响腾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6、结合文本简析“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二十)(高二下)《石钟山记》答案 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