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所遭遇绿色壁垒研究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所遭遇绿色壁垒研究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4b42bcfd0a79563c1e7295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所遭遇绿色壁垒研究综述

钱 静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杭州 310014)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的蔬菜业迅猛发展。在我国各类出口农产品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蔬菜,一直是我国较有竞争实力和增长潜力的出口农产品,蔬菜及其制品生产成本远低于国际水平,在贸易中具有较强的价格和成本竞争优势,是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但是,自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运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所进行的贸易限制措施越来越多,农残检测种类急剧增多,使我国的蔬菜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前,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最重要的贸易壁垒之一,蔬菜作为一种弱势产业更容易受到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蔬菜出口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我国蔬菜出口最大的障碍。中国作为一个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要求,如何正确面对绿色壁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推动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限制,对推动我国农产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要对蔬菜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加以深入的研究,首先必须对何谓绿色贸易壁垒有足够的认识。本文拟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界定、形成原因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界定

绿色贸易壁垒一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定义,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主要以“环境贸易壁垒”一词出现,大多从经济学的外部性角度对其定义,认为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避免市场失灵,必须借助于环境贸易壁垒这一政策手段来纠正自由贸易中的环境成本外部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环保法规、标准、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方面。

国内学者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大多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认为其实质是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姜红(2005)认为,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或相关社会团体以保护生态环境、居民和动植物健康为名,通过立法制定一系列强制性或自愿性限制法规或措施,对进口商品和服务实施准入禁止、限制或抵制,从而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和服务自由输入的障碍[1]。

黄桂琴(2004)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被一些发达国家用来阻碍或限制来自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国市场;另一方面,它又的确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态安全的客观作用[2]。

国内学者大都强调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朱永安(2003)却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他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可以视为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促进地区和全球可持续性发展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产品进出口限制,其正成为人类改善生存环境的大趋势,并非发达国家所独有[3]。

二、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原因

-1-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学术界主要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从环境角度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

曹建明、贺小勇(2000)指出,完全的贸易自由化可以从根本上阻止导致生态失衡的政策干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但在实践中自由贸易往往对环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根本的原因在于环境成本的外在化,即环境资产因素在生产或贸易中被忽略不计,这就可能造成贸易商品的价格不包含或不反映全部环境成本,促使某些生产营销活动严重污染环境,威胁生态,造成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4]。

(二)从保护本国市场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

张艳妍(2006)认为,环保条款的模糊界定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法律原因。WTO协议对“环境例外”的规定微妙而模糊,缺乏明确有效的约束性规范,为环境贸易争端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埋下了伏笔。WTO规则中没有关于环境与贸易问题的专门法律文件,现有的与环保相关的规则与条款又没有充分考虑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水平上的显著差异,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性[5]。 学者们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出现在WTO框架下全球范围关税税率大幅度降低的大背景下,名目繁多的技术贸易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最高形式,而绿色贸易壁垒就是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绿色贸易壁垒因其广泛性、双重性、扩散性等特点,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三)由于国家的环境标准存在差别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

赵春明(2001)则主要从技术水平差异的角度进行解释,他指出,由于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各国对环保的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必然存在差异。加之国际贸易中商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各异,要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困难非常大。各国纷纷按照本国制定的环境标准来对待他国的进口商品,对环境标准较低国家的出口在客观上就形成了障碍[6]。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内因

1、相关企业环保意识不足

韩平(2010)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树立产品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观念,已成为生产与消费的大趋势。环保观念在我国还十分淡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模式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7]。

王斌义指出,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基本是家庭分散的生产,生产细碎零散,很难进行大面积的统一的生产质量控制以及企业化的生产管理,缺乏农产品质量的保证机制。其次,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滞后,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意识在农业生产中还没有很好地树立,农药使用环节缺乏科学的指导,存在滥用现象和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污染[8]。

2、我国企业科技水平落后,标准体系混乱,难以与世界接轨

-2-

一些学者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贸行业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刘辉、赵琳晶(2006)发现,我国外贸所遭遇的绿色瓶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的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据估算,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我国的技术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先进标准。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名目多而且水平低下,难以与国际水平接轨

[9]

3、我国检验体系落后

蔡珍贵、王石(2006)指出,我国的检验体系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据了解,美国现有

认证体系60种,日本有25种,欧盟在统一的9种基础上又颁发了12个要求认证的新指令。自2002年1月到3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扣留的中国产品就达1140批次,占同期被扣产品总批次的9.48%,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10]。 (二) 外因

1、 保护本国利益限制

王建中(2005)认为,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制定近乎苛刻的环保卫生标准,限制他国产品进入,并且这些标准和措施常常带有歧视性。例如日本每年进口4-5万吨蔬菜,99%来自中国。为限制中国蔬菜进口,2002年7月,日本政府对蔬菜进口商发出要“自我限制进口”中国冷冻蔬菜的指令,原因是在对中国冷冻蔬菜的检查中发现杀虫剂“毒死蜱”含量超过日本规定的标准,达到0.07PPM,但对本国生产的萝卜规定的限量标准却是3PPM,相差300倍之多[11]。

2、 环保意识逐渐加强

迈克尔·杰伊·波隆斯基(2000) 指出,资料表明77%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有67%的荷兰人和82%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污染因素, 40%的欧洲人更喜欢购买绿色产品,日本的家庭主妇中有91. 6%的人对绿色产品感兴趣[12]。

叶汝求认为,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扩大,是绿色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13]。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对各种绿色食品、生态能源、无污染产品等绿色消费的比例不断增加。与这种变化相一致,发达国家许多绿色环保组织,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贸易谈判中更注重环境问题,为发达国家将环境标准引入多边贸易体制,设置绿色壁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双重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积极影响

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2002)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绿色壁垒极大地激励我国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创新,绿色壁垒在进出口贸易中形成了一种“高标准”生产要求,在不能改变外部市场标准的情况下,生产商为了维持出口、获得利益,会积极投入资源进行技术革新,向国际标准靠拢。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结构调整。随着绿色壁垒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生产商不得不减少或放弃影响生

-3-

态环境和生命安全的产品的生产,使绿色食品的比重不断上升,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环境破坏。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产品生产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4]。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消极影响

一些学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出发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魏君英(2010)指出,日益严格与频繁使用的绿色贸易壁垒给中国带来的主要是负面效应, 尤其是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较大的影响[15]。20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农产品贸易虽然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但农产品进出口额相对于商品总贸易额而言, 比重趋于下降,在世界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仍然很小,且长期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因素。

张文兵, 葛永波(2004)从产业竞争力的两个来源即成本与差异化进行分析指出,绿色壁垒要求出口国的环境成本内部化, 降低了中国农业的成本优势; 同时绿色壁垒还能够带来环境信誉, 环境信誉使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从而使中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下降, 失去了高端国际市场[16]。

参考文献

[1]姜红,石垒.关于绿色价格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5,(3) [2]黄桂琴.绿色壁垒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1)

[3]朱永安.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上海综合经济,2002,(11) [4]曹建明,贺小勇.加入WTO与我国对外经贸立法[J].中国法学,2000,(1) [5]张艳妍.绿色壁垒的产生根源及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0)

[6]赵春明.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所处的不利地位[J].世界经济研究,2001,(2) [7]韩平.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应对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84)

[8] 王斌义.我国农产品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3,17(4)

[9]刘辉, 赵琳晶.我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绿色壁垒综述[J].北方经济,2006,(11) [10]蔡珍贵,王石.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和对策[J].商业时代,2006,(11)

[11]王建中.我国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2]迈克尔·杰伊·波隆斯基.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3]叶汝求.环境与贸易[ 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4]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5]魏君英.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

[16]张文兵,葛永波.绿色壁垒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