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63df8383d049649b66587d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转帖)

六年级的教师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只要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相信六年级的学生并不难管。

青春期通常称为青春发育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一般指11-19岁年龄阶段,其中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为少年期(青春早期),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为青年初期(青春期)。六年级的学生就处于青春早期。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

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3、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之外,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要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平和而又激情的生活,使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

我从事六年级教学已有几个年头,在每接一个班时,我都作好学生的心理档案,把他们的点滴变化记录在案,以便更好的展开教育。利用周会和队会时间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如,我发现男女学生之间有书信往来,而且有同学风言风雨,于是我问孩子们什么是爱,你对爱有什么解释?我告诉孩子们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不必为之大惊小怪。关键中怎么理解。怎么认识。我说:“孩子们,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是不是?这是不是很正常的事?是!那么男女孩子之间有一种交往,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青春期异***往,这种情况是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记住,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我们要为美丽而努力!好好学习!”

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在今年开学几周内,我发现一个平时很爱说话的学生有一种反常,他有几次遇到心里不高兴或者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就以头撞墙,或者瘫到在地上不起来。我知道这孩子是心理上有问题,不知如何去发泄情绪。于是,一方面单独给孩子作工作,让他知道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遇到很多坎坷,要学会接受,要学会发泄,要学会正确的调节和制自己的情绪。而后我又给其家长谈话,让家长有所重视,来共同引导孩子,正常发展。

对于学生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乐不知疲的特点,我就随机安排组织活动:如读书赛,唱歌小赛场,小能手等活动来给他们一展风采的机会。或者安排活动来对学生心理进行训练。只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家不妨在教给学生的同时,来对学生上的关注,相信大家的说法会有所改变的。我想六年级的学生会好管的!

1.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六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有很大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还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的监督。

2.小学六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

学生的个性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组织性、纪律性、勤奋、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逐渐获得健康发展。其个性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4)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

小学生喜欢成群玩耍,这个“群”的人数多少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低年级,一般是2----3人的小集体,他们常在一起游戏或做作业。这个“群”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住地接近或某种偶然机会的结合,这样的结合自然是不牢固的,容易分化。这个阶段,如果某个小学生被小集体排斥,显然也会感到痛苦,但对其心理影响程度不太大。因为由于另外的偶然原因,这个孩子又会参加其他的小集体。到了中年级,小集体人数增至7人左右;当升入六年级时,小集体人数又减少到3----4人。这时候小集体的形成基础是彼此同情、共鸣、爱和相互尊重,所以结合的稳定性增强,个人受朋友的影响也随之增大。这时,如果某个学生被集体排斥,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不想继续上学。

总的说来。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尚未定型,还有较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或家庭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倒退,因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内容提要:小学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步入青春期的同时,也被笼在了叛逆心理造成的阴影之下。本文力图揭开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正确认识叛逆、走出误区、真诚关爱学生、重视沟通、讲究策略等方面寻找矫正良策,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叛逆心理 成因 矫正 策略 一 叛逆心理的提出

前不久在办公室亲眼目睹了一高年级学生公然与老师顶牛的情景,学生不计后果的不逊言辞、粗暴态度,使人心生惶然。其实,在高年级,诸如此类不服教育,动则便与老师对立起来的学生并不鲜见。许多老师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听话。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孩子会滋生出不满情绪,表现为:满面不屑,如直翻白眼、嗤之以鼻、充耳不闻、冷漠处之;行为过激,如顶嘴狡辩、讽刺挖苦、暴跳如雷、破罐破摔、背道而驰等等。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学生的这些言行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它们均源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而学校家庭教育中往往只重智育,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青春期叛逆的泥沼而无法自拔。于是,从小学高年级起,如何矫正孩子的叛逆心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一课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 叛逆心理的界定及结构

什么是叛逆心理呢?《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叛逆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叛逆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叛逆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叛逆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情感;行为倾向是指对叛逆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叛逆行为的准备状态。三者中,叛逆心理的认知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叛逆心理形成之后,只要叛逆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充分认清叛逆心理的构成及其作用,加深对叛逆心理结构的认识,能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叛逆心理的实质,对我们寻找解决对策并有效地预防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有很大的意义。

三 叛逆心理的成因 (一) 主观因素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正由儿童迈进少年的行列,这是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有着显著的变化。

调查显示,自升入高年级以来,将近38%的学生在生理上有变化,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比生理发育更为显著的是心理,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1)从生理方面来说,该时期的学生由于大脑发育已经成熟,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迅速增强,思维方式逐步多样、思维视角发展越来越宽广。尤其是逆向思维的发展,为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