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1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73d315866fb84ae45c8d0d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里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3..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4..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5..顺应:是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7..性格:是指个体是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沉声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即指人类的学习。

9..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发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0..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归究。

11..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2..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13..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和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西欧那个人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4..错误观点:即个体日常直接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 15..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16..动作技能:由一系列实际活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方式。 17..心智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也称之为智能技能,智慧技能。

18..高原反应: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也称之为:“高原期”。 19..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0..问题:当有机体有一个目标但并不知道怎样打到这一目标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

21..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的过程。 22..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3..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的身心潜力以及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24..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5..教学评估:指有系统的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a学目标对其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26..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和控制。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意义)?

答: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的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论?

答:1.创建(18世纪末到19世纪)2.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走向成熟(20世纪60年代后)4.完善(20世纪80年代后)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顺序性与方向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1.感觉动作阶段(出生前2岁,客观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到7岁,以自我为中心,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守恒观念形成)4.形式运算阶段(11到15岁,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5..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最近发展区)?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6..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7..奥苏伯尔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8..学习动机的种类: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树立信心;a.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b.设置合理的目的;c.进行归因训练;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a.使任务更有趣 b引发认知冲突 c.合理使用表扬d.合适的反馈。

10..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1.教师应帮学生建立积极地自我概念。2.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3.对于低成就的学生,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地学习方法,并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再学习中使用策略的努力程度。

11..怎样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可通过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让学生回答一些涉及“可能自我”的观念性问题。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成功。3.还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12..认知方式主要包括的类型: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2.冲动型与独立型。3.整体型与序列型。

13..迁移的种类:1.正负迁移2.顺向逆向迁移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14..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2.迁移时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5..学习迁移的理论:一,早期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经验类化说4.关系转化说 二,现代迁移的理论:1.认知结构迁移论2.产生式论3.情境性论

16..影响迁移的因素:一,相似性: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1.相应的背景水平2.原经验的组织性3.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4.学习定势

17..教师怎样实现为教师而教: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18..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9..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

20..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1.灵活运用各种变直观的形式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1..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化3.科学的进行比较4.自觉地进行概括

22..错误观念的性质:1.广泛性2.自发性3.顽固性4.隐蔽性

23..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24..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如何防止遗忘):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既是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25..技能的基本特点:1.技能师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6..技能的作用: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师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2.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27..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28..动作技能的培训: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29..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 30..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1.创拟确立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2.检验修正模型 31..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32..心智技能的特征:1.对象脱离的支持物2.进程压缩3.应用的高效率

33..心智技能的培养: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争取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34..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3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地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

3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3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特征2.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8..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算法式2.启发式

39..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教学: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一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40..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

41..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1.抵智商这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

创造性,也可能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可能智商高,也可能智商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具备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2..创造性的培养:一,创造适宜的环境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刘有充分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个性的塑造: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3.重视学生的独特性4.提供榜样 三,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性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43..中学生品的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的发展有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4..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两种形式:1.亲历学习2.观察学习 4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 认同 内化

46..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地说服正反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

47..品德学习与影响态度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辈群体 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48..心理健康的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复合年龄特征

49..中学生已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人格障碍与人和缺陷5.性偏差6.进食障碍7.睡眠障碍8.恐怖症 50..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病症,,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51..心理辅导的技术:1.倾听2.鼓励3.询问4.反映5.澄清6.面质

52..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包括人际关系问题,调解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重点调节的是人的内心体验。2.寻求发展,即引导学生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起生活的责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53..教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学习策略的选用 54..教学目标分类: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

55..分析教学任务要涉及的方面:1.确定学生原有的基础2.分析使用目标3.分析支持性条件

56..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次完成的九个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57..教学方法:1.语言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2.直观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实践地方法:练习法,实验法4.自学的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58..选择教学策略: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情境学习3.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59..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2.班集体的特点3.学生的责任感4.对教师的定期期望

60..群体动力的表现: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4.课堂里的人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