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次通选课教学研讨会会议记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北京大学第三次通选课教学研讨会会议记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84c701b52acfc789ebc940

模。我们还推出了象政治课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选修,下面文科计算机的教学也在这样做,其他有条件的课我们也推进这样的计划。第四,我们扩大了转系转专业的计划。第五,我们坚持推行双学位和辅修制度,我们现在大概每年有五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得到两个学位。第六,推行弹性学制。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做了,有的现在提前一年毕业,三年就可以毕业,有的学生五年毕业,有的学生六年毕业,有的学生七年毕业,这已经在做。通选课是在我们前面的文理互选课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前几年我们已经要求学生理科选文科的课、文科选理科的课,文理科都要选艺术类的课程,已经这样要求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不能毕业。通选课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选课方法,这个课程的开设跟学校主干基础课一起,教授调研组跟我说这是北大在教学方面两个关键的地方,你把主干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保证了,通选课质量保证了,北京大学的教学基本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的形式。目前大家对通选课的认识不完全一致,根据我们的调查褒贬也不一,有的说通选课非常好,学生非常的热烈,一遍还不行,有的老师开两次,有的课就有些问题,被学生认为是学分课,这样就损坏了通选课的形象,有的课的内容还有甚至课的评分标准也存在些问题。

(二)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元培计划”执行主任段连运教授介绍元培计划

学校从去年开始启动以老校长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改革战略性计划。这个计划是本科教学发展战略研究小组长期研究了国内外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设计的。“元培计划”已纳入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中去。是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元培计划”的设置理念是:今后的北京大学本科教育作为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础阶段,要做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站在世界科学文化教育制高点上,有广阔的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精英,而不是培养一些“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我们所培养的精英应当具备坚实的基础、很高的能力、创新的意识以及很高的素质,应当具备人文的基础和自然科学的、数学的基础。学生具备了宽泛的基础,就有可能有能力,有素质,有可能成为在多元文化团队当中的领军人物。这样的理念是和国际主流的教育思想相通的。

基于以上着眼点,它的立足点就在于在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和方法上变革。 观念上的变革即通过怎样的方式怎样的途径去培养怎样的人才。究竟怎样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必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上体现通才教育的思想。改变过去窄的细的单向传输式的教育而变成比较宽泛的互相交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给学生留有广阔思维空间的教育。

5

“元培计划”应当在体制上进行如下改革。(1)学分制;导师制;弹性学制。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只要完成所规定学分就可以毕业并授予相应学位。如果在四年之内没有完成相应学分,他还可以在一定的时段之内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具体的说来就是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之下以自由选课为基础的学分制。它的前提是在教学计划和导师的指导下,它的基础是自由选课。既然要做到自由选课,就要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2)探索在高等教育的基础阶段即本科阶段,在课程体系上如何将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基础教育结合起来。怎样将这两方面不同目标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课程很好的结合衔接在一起,也是“元培计划”探索的内容之一。

目前主要在做以下几件事情。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的内容方法;还有学生管理工作。 “元培计划”实验班是在小范围内的一个探索。它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管理。(1)招生和选课。在上一学期已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在2001级新生中用二次招生的方式招收了83位学生。分为文理班,不分专业,一年半之后可以重新选择专业。这些学生在编制上不属于他们原来的院系,而是在元培计划实验班之下。紧接着进行了选课,选课内容主要是通选课,因为通选课是实行低年级通识教育与高年级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这一模式的重要内容。我们花了比较大的精力来指导学生选课。另外完成了课程设置。“元培计划”课程设置既体现整体性,又体现层次性。比如“元培计划”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包括: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在低年级比较少的学期里完成的通选课;理科公共基础课或文科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得到相关院系老师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3)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不断探索教学计划和学生管理工作。现在学生归属感比较强,参加各种活动积极踊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实验班中找到了“家”的感觉。学习劲头高,求知欲望强。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有些学生期望值高一些,以后要通过工作解决。

殷切希望学校相关院系、职能部门、通选课教师继续关注“元培计划”,集思广益,把这个工作做好。

(三)北大本科战略发展研究小组历史系牛大勇教授介绍通选课的设置理念

通选课和“元培计划”都是我校同时启动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1)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有指导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前提是改变现在这种新生定额分配到各个专业的模式。要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个人

6

的意愿以及兴趣来确定学生自己的专业。这样通选课就成为学生入学后认识各个专业学科特点,选择自己以后专业的一个导向,而“元培计划”就是在小范围进行的一个实验。自从提出通选课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通选课的实践也有一年半。现在大家的问题普遍集中在什么叫通选课,设立通选课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什么标准来设立的。应该说通选课的理念是什么,也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之中。本科教育发展战略小组内部意见也不尽相同。我国本科教学体制受五十年代苏联专业化模式影响很深,它适应于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它有一些弊端,主要是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这种弊病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更高阶段的创新人才的培养。(2)当今学术发展的趋势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走向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交叉渗透。本科专门化教育取向不大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具有思辩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所以现在社会对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具有专门化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设立通选课也是为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针对这一长远目标来做一些改革。在通选课手册的开篇,阐述了通选课的理念,综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总的来说是走向加强通识教育的轨道,特别是强化学术训练,淡化职业训练。(3)而教育发展的潮流,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有专门的知识,而主要是让他们具备不断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人在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那么大学教育在其中处于什么地位呢?大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导学生将来生计所需要的特殊技能,不在于训练优秀的从业者,而在培养一个有能力而且有教养的人。在成为一个医生和律师之前,学生必须先成为一个人,一个受过教育、有能力、明理的、有全面素养的人。而一个专家,若是没有经过这种全面的做人的教育,那么充其量他也不过就是一个脑袋里塞满了资料的机器。没有思考能力,无法把握原则、明辨是非,更没有办法应对多元的价值观以及未来世界中各种难题的考验。本科教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继续贯彻原来提出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方针,把单科化的专才教育,转化为一个整体化的通识教育。打破教育和学科的分界,逐步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的新体系。所以要给学生提供在最基本的学科领域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的精品课程。引导学生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基础知识。(4)通选课的一个理念就是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最主要的一些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而且凭借这些方法和思维模式来获得知识,了解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的问题。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事物,对学术和文化发展产生长远的兴趣。重要的不是拥有知识,而是知道如何去获取、传播、发现和创造知识,具备思辩和批判的能力。

通选课的特点:旨在拓宽基础,沟通文理,体现通识教育理念,构建一个跨学科基础

7

教学的新体系。打通了原有的专业和学科的分界,把现代学术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划分在几个最基本的领域当中,而在这些领域以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形式开设一系列精品课程。通过通选课来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与普通公共课和原来的公共选修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共课侧重在知识的广度,而相对于公共课而言,通选课具有更明确更全面的素质教育的目标。用李守中教授的话来说,就是通选课不能开成专业课,也不能开成科普讲座。应该侧重让学生透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去认识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方法、模式。通选课将来要承担在学分制下基础的通识课的角色。

第二个特点是通选课在五个基本领域提出了对学生的最低学分要求。这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各主要学科群的基本情况。至于具体选什么课程,学生在学分制约和教师指导之下自主去选择。引导学生具有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在自由选课和教师指导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且在跨领域的自由选修之中获得一个广博厚实的基础,具备学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第三个特点就是这些课程有一个严格的遴选程序,教师申报,院系推荐,专家评审。理想的讲,各系应当推出反映自己学科特点、学科位置的课程。就是代表自己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当中的位置,以及对于学术建设的重要性。由资深教师面对第一次来接触这个学科的大学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特定的题材入手,给学生一种深入浅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引导。以后我们要建立和健全一个教学评估制度,不断的增设和淘汰课程,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逐渐的推出一批具有北大特色的名师名课。

第四个特点,这些课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的细节。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批判能力,这是最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上反对满堂灌,要少而精,鼓励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抓好各项教学环节。每课每周不超过两学时,争取一学期完成。在教学手册里我们对通选课设了八个遴选标准。其实这八个标准就体现了通选课的理念:一,为了让学生在最基本的学科领域和学科里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思路、视角和方法;二,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四,培养学生思辩力,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思想性;五,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趋势、信息;六,为了让学生从综合的角度掌握一些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也是为了启迪思路;七,一些著名学者的特色课,提供给学生选修;八:要让学生了解北大现有的一级学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