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次通选课教学研讨会会议记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北京大学第三次通选课教学研讨会会议记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84c701b52acfc789ebc940

定很对,但是希望引发他们的思考。

学生通过看电影选课。对于选课的问题,我在选课时不占课时给同学放一场电影,《活火熔城》,我提出一些问题,讨论中结合进我们的专业,比如地铁工程的争议,灾害的前兆等。还有文艺和科学的区别。

参考书,参考书深度根据选课同学的不同情况有深有浅。阅读中应当注意几点,把电影中的文艺表现手段和实际情况的差距,比如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的不同,告诉给同学,而且结合这个讲授一些概念,如前者是构造地震,另外地震和火山并非总是联系着的,而电影中是联系在一起的。等等。组织参观。提出一些参观要求。二十分钟答卷考查参观效果。

在讨论的时候,提出地球科学涉及的人文环境,努力把地球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尽可能有机结合起来。涉及到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美学、宗教学,等等。在讨论的时候,营造很宽松的环境。同学们在讨论中,从各自不同专业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

一些理念。在考试之前的辅导课,讲给同学的东西。讲课不一定全对,希望引发思考;关于作业,希望引发读书兴趣,历练思考表达;关于阅读,会浏览,肯精读,抓要点,能深思;关于讨论,大胆表述,认真汲取,融汇大家,完善自己;关于参观,爱看热闹,学看门道,登堂入室,必有所得;关于影视,获取新快信息,享受美的精韵;关于考试,短时强化练冲刺,磨炼意志练功夫;关于评分,三次作业不可少,笔试考好通过了;关于课后,本课只是开头炮,切磋努力要尽早。

不仅教书,而且育人。考前没有题型范围,但是推荐一本书,《梳理人、事、物的纠纷——问题分析方法》。并且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怎样学习?为什么要懂得地球科学?你的专业学习与地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你是否注意到地球科学与其他科学相比,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为什么要参加考试,你认为考试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你的应考经验?你在本课学习中的问题、你对本课的思考和建议。 我关于通选课的理念。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试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而非所以施以人类也。”

——蔡元培

“学生必须获得美和对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25

通选课建设要精壮队伍,健全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尤其要吸引年轻教师参与。 目前实际困难有:认识不一致,要求不明确;听课学生知识背景相差很大;选课无序,选课指导教师的工作有待落实;课堂秩序乱,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基础浅薄;任课投入太大而少助,需要理解和支持;上下各方运作不够协调,尚需切实调动。

最紧迫要做的:正名,给予适当的冠名;关于组合,,针对不同选课对象和课程深度,将课程进行适当分类;树旗,加强宣传;立标,建立设课标准,但要灵活。

(十二)“我是如何上通选课的”——法学院周旺生教授

法律导论从上个学年开始开课,后来由于学生选课人数的增多,变为一周上两次。没有教材讲义;这门课程过去在法学院也由别的教师开过,但是不太成功;加之我对于学生要求严格,因而可以说面临困难也比较多。

学生选课的热情极大的感染了我,也打消了以后取消这门课程的想法。由于课堂太大,组织讨论前想要发言的同学先到助教处登记,并交发言提纲。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以及各人水平等选择一些同学在课堂上发言。

有很多学生超额完成作业。比如出三个题目,要求选择一个,但是总有好多同学三个全做。

讲课过程中注意的环节。课程受欢迎程度与该门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知识结构用途等有关,但也有讲课教师的因素。

集中起来讲,就是人要有质量。肚里有货。要苦修苦炼,在学术上达到一定深度。要用心,经常琢磨怎样将课讲好,总结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等。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牺牲精神,在教学科研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上通选课任务重,回报小,而且可能影响学术向高深发展,因此讲要有一点牺牲精神。

课要有魅力。讲课当中要有一些创新,讲授有用的东西,讲出来的东西即使不懂法律的人听起来也觉得有用。要有一点水平,要把水平表现出来。要“感情用事”,要投入。就一个话题和学生对话、交流,感染学生。从浅近入手,联系学生实际。对一个外行的学生讲明白法律是有一定难度的,普通的人对法律有种种误解,所以一定要投入精力,“感情用事”。比如大家说中国法律方面一无是处,我们就要给他讲明白,中国曾经以中华法系闻名于世,立法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有的人说,一搞法制,什么都解决了,迷信它,我们又说,这也要注意,法制不是新概念,早就有了,法制也并不一定带来民主和光明。秦始皇搞的就是法制,但是秦王朝是民主的文明的王朝吗?许多人讲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我们讲,是的,法律应当

26

体现正义,但是法律有应然和实然的区分。法律不是正义的体现,古往今来,法有良法、恶法,在中国还有笨法。这样,在澄清认识的基础上,尽量从系统性、框架上或一定深度上展开法律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课程有魅力,要建立在有研究的基础上。没有新的研究成果自己就没有信心了。在科研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感悟,就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要把课讲好,就要参与法制实际生活。

教学方法多样化。讲演式、讨论式、提问式、介绍式,还有其他方式都有,但并不是刻意选择的。

建议。提高通选课的地位;正名,在名称上改变予以强调;教材建设要简化手续。 要强调课程质量。比如要有一定竞争,课堂采取开放式,允许学生中途退出,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来实现课程之间的竞争;要增大设立课程的难度,从院系一级严格把关提高质量;可以考虑退回制度,就是院系报的课程,如果老教授组成的评估机构对其评价低,应当有中止这门课程继续开设的权力。

经费问题。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一批精品课程。

(十三)“我是如何上通选课的”——国际关系学院陈峰君教授

印度社会与文化。

启发式教学。因为上通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有的同学没有任何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要使得他们产生兴趣,尤其要强调启发性。比如要讲明白这门课程为什么要开,它的意义和目的。另外在每一讲开头都要讲明白你的目的是什么。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讲问题。否则学生会很茫然。同学如果了解目的,听起来就比较容易明白。

通过比较等方式,联系我们国家实际。否则单独讲外国的事情,学生的兴趣就不会很大。比如印度社会与文化,学生会感兴趣印度和中国在社会文化上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很多,但是教师要引导。印度的经济改革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弊端,要和我国加以比较,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兴趣。再比如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度,我国为什么实行民主集中制,把印度国情讲透了,就会明白它为什么实行这么一种制度,对我国国情也会有深入了解。这样潜移默化的给同学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国际政治问题,尤其要联系当前实际,9.11事件看似与印度社会和文化无关,实际上也有很多联系,比如印巴关系问题,它的民族问题,因为都是跨国问题。

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用多媒体对我这样的老教师有一定难度。但为了教学需要,我还是掌握了基本技术,而且请研究生帮助制作了网页。在网上放了很多参阅资料,为学生提

27

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在教学基本环节中放入与课程相关的大量图片以及剪辑的录像,增强课的生动性,也提高了每一节课的容量和效率。多媒体也提高了教师本人授课的兴趣,感受到讲课的新奇和乐趣。

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我的课中有两次大的讨论,还有一次采用学生演讲的方式,学生演讲,听的同学提问,这样有一个交流。总的效果不错。对于大的通选课而言,讨论式难度较大,一方面容易失控,教师无法主导课堂,另一方面容易冷场。大部分是新生,他们对于在许多人面前发言感到怯场、为难,想发言,但是不敢发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事先就要有所准备,特别是对于冷场的情况。对于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所选择的问题一定要同学感兴趣,是大家的一个兴奋点,一个讨论的焦点。比如印度为什么实行议会民主制,让大家从印度的历史、文化探讨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深层次原因。这个问题大家比较感兴趣。所以讨论很热烈。大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观点。讨论完了不应就了结了,教师一定要及时做好总结,教师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很好的看法,对这个问题看法一般都是不可以的,总结不仅仅是对同学发言效果的评价,而且要对问题做深度剖析。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提升。

最后,内容要少而精。通选课不是基础课,不是专业课。只是给学生一个宏观的大体的了解,太专业的问题不要深入。选择一些重要的内容给同学做介绍。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上口的语言、浅显的比喻,要比教条式的方法效果好。

大会总结:

(十四)第一小组代表物理学院刘树华老师发言

发言热烈,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通选课的定位问题。把学生培养为由专才

到通才,通选课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人主张叫通识课或北大基本课程。通选课培养的学生应能适应社会的广泛的需求。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通才,不是专才。通选课的定义要定在这样一个位置,培养我们北大的学生出去要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2)在提高通选课的质量上下功夫。数量上我们讨论认为,100多门的通选课并不多。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出30-50门的精品课,重点支持要出北大特色的精品课,从通选课里按学科定出来;另一种观点,就北大目前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选课热情来说,130门并不多。通选课的教材问题,认为有些课程从公选课过渡来,已经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已成熟,教务部应该分门别类按学科来决定哪些课程要出教材,并且在出教材前,大纲和简单的章节先出一下,供学生选课急需用。对上通选课的老师要有一定的要求,真正选一些能胜任的老师来上通选课,保证质量。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