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9abe0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7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

一、古诗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7)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8) ,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6)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8)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20)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2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2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3)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5)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28)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2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3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1)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2)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3)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34)《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曹操《观沧海》) 2.整体默写。

1

(1)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 , 。 (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 。 , 。 (3)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 (4)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 , 。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 。 , 。 (6)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 , 。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

2. 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 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友期行 期: (2)去后乃至 乃: (3)相委而去 去: (4)下车引之 引: 2. 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4. 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二)《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不逾矩 逾: (4)人不堪其忧 堪: 3. 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2)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4)遂成枯落 枯落: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险躁则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 D.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4.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止: (2)缀行甚远 缀: (3)屠大窘 窘: (4)一狼洞其中 洞: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