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a220c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5

15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其中“鬻、吾、弗”字音难读,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的意思完全不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抓住关键词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语言运用

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1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参透学寓言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井底之蛙 买椟还珠

(1)指名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它们都是四个字的成语)

(2)教师引导:一个成语讲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成语叫什么成语呢?(寓言故事成语)

(3)寓言故事成语有什么特点呢?(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自相矛盾)

3.认识一下什么是“矛”和“盾”。(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4.观察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圆的,或者是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5.猜一猜:课题《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成语特点,引出寓言故事成语,达到引出课题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矛和盾,为理解课文的意思做好铺垫。猜测课题意思,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2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课文全文)(1)指名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篇文言文) (2)这篇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全文节奏划分)先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3)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猜读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刚刚大家说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学生边读边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4.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学生自由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

6.谁能连贯地说一说《自相矛盾》的大意?(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集市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7.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矛”和“誉”。(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课汉字,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板块三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教师引导: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国人在干什么呢?(这个

楚国人在卖盾与矛)

课件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教师: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教师:读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3.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再全班齐读)

3

4.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没有)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课件出示: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3)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5)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会说:年轻人——(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5.那个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又是什么反应呢? 课件出示: 其人弗能应也。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6.这件事引发了人们什么样的议论? 课件出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谈谈自己的理解。

(2)指名学生读最后一句文言文,再齐读。 7.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 8.全班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此环节为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而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过说、问、演、练等活动,学生在了解故事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