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诗歌鉴赏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b2ac2359eef8c75ebfb314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1分);“翻因为果。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2分,没有达到“惊”、和“喜”内容的只给1分)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拟人手法(2分,答比喻1分)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充满活力,富有情趣(1分,答到1点就给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1) 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 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西 楼子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1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1答: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答: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

2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

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三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全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案:1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2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 夏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⑵“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①劳劳亭:古时送别之所,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本诗三、四句是如何巧妙表达“离情”?(2分)

三、四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把春风拟人化,通过“知”“不遣”两词写出春风似乎理解离人之苦,不愿让柳条泛青,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诗中的“迷“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臬的情感?(2分)

1.“迷”字既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内心的迷茫)。 2.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

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分)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答案: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评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