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论文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b7d6f8bd64783e09122be3

就是通过对曹禺笔下“出走者”系列的研究,来探讨人物的心理,从而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曹禺的创作心理;另一方面是从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角度对曹禺作品进行新的分析,从曹禺的充满新旧思想矛盾斗争的女性心理以及前后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性,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创作的影响,代表作有董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等等。90年代以来,人们对曹禺的热爱的深情仍未有丝毫的减轻,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主要表现在:一是继续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探讨曹禺剧作,主要有黄树钧的《论曹禺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论中外戏剧艺术对曹禺剧作构思的影响》 ,通过比较来探讨外国戏剧艺术对曹禺创作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更好地认识曹禺的作品;二是从曹禺的情感生活角度对其创作思路、戏剧风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代表作有张春雨的《曹禺的情感生活和他前期话剧创作》;三是从现代的“人道主义”观念出发,来观照曹禺作品中令人“爱而不能、恨而不忍”的女性的选择与行为作出新的解读,从一个全新的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出发来对其进行研究,代表作有莫瑞芬《浅析〈雷雨〉的人道主义》,文本通过曹禺对蘩漪的对爱情的追逐的肯定和对人的尊严不能践踏的赞美来探讨曹禺的人道主义情怀。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但它以独特性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曹禺的作品结构独特、人物形象复杂生动、思想性深刻,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研究空间,因此一直以来,曹禺作品的研究步伐从未间歇,研究的学者仍在不断探寻的路上!

三、总结和展望

回顾曹禺戏剧研究,至今已近八十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直以来,学者们都热衷于从“作品内容、对曹禺创作心理的角度、戏剧结构的特色角度、曹禺的创作心理以及传统文化对曹禺创作的影响”等等方面来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前人的研究明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对作品人物形象的认识中,主要集中于“具体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或者是带着时代思想的‘有色’眼镜来对人物做形象分析与思想研究、或者是对以前由于时代局限性对人物形象认识有偏差的人物进行再认识和对作品的反思重读等”的研究,过于着重对人物的思想意义内涵方面研究,用思想性主导对人物形象的判断认识,而忽视了人物作为个体的客观存在;其次对于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的作品相对少,而是集中于对某个人物形象(蘩漪、陈白露、愫方中某个形象)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因此就造成对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的作品相对缺

乏,也就缺乏对比较性的认识,虽然有也是极少数的“分中带比”的形式,但又缺乏比较的相对全面性,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稍有涉猎!最后,研究缺乏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反思以及建议。因此本文写作就是要弥补前人的这点缺陷,通过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知识女性的人物形象比较,来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曹禺笔下的这三位典型的女性!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曹禺:《曹禺经典作品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2]曹禺:《曹禺经典作品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3]田本相:《曹禺著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

[4]王兴平、刘思久:《曹禺研究专集》(上),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5]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6]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论文类

[1]杨军:《从反抗绝望到精神救赎——曹禺戏剧中女性悲剧命运新探》,《陕西师

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 杨智:《多元视角中的曹禺女性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 年 第 6 期 [3] 徐闻莺:《是鹰还是金丝鸟》,《上海戏剧报》,1960年第2期

[4] 陈瘦竹、沈蔚德:《论〈雷雨〉和〈日出〉的结构艺术》,《文学评论》,1960 年第5期

[5] 李秀萍:《抗争与牺牲的两极——曹禺笔下的女性人物》,《首都师范大学绥 化学院学报》,2005 年第3期

[6] 郝海洪:《灵魂的沉沦与冲突——曹禺戏剧人物精神探析》,《阜阳师范学院 学报》,2010年第6期

[7] 张宝霞:《走出樊篱——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作家文学期刊》, 2008年第4期

[8] 张新民:《无所归依:曹禺悲剧中的“精神漂泊者”形象论》,《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9] 李洁:《试论曹禺剧作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6 年第3期

[10] 新雨:《宇宙的永恒‘憧憬’——作为悲剧的〈雷雨〉及其命运观之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第1期

[11] 孔庆东:《从〈雷雨〉演出史看〈雷雨〉》,《 文学评论》,1991年第1期 [12] 王淼:《试析陈白露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年第2期

[13]胡炳光:《读〈雷雨〉人物谈〉——和钱谷融同志商榷》,《文学评论》,1962 年第6期

[14]陈恭敏:《什么是陈白露悲剧的实质》,《戏剧报》,1957年第5期 [15]甘竞:《也谈陈白露的悲剧实质问题》,《上海戏剧刊》,1960年第5期 [16] 刘西渭 《〈雷雨〉——曹禺先生作》,《天津大公报》, 1935年8月31日 [17]张春雨 《曹禺的情感生活和他前期话剧创作》,《语文学刊》,2006年 [18] 吕荧:《曹禺的道路》,《抗战文艺》,1944年9月、12月第9卷 3-4期及5 —6期

[19] 王富仁 《〈雷雨〉的典型意义和人物塑造》,《文学评论丛刊》,1985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