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bebef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9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3.一党制

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单独执政 第六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等行为。 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动员参与) 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一,促进公民政治素养的提高。 第二,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监督政治系统的运转

消极影响:骚乱,极端和盲目的参与,会大大削弱政府权威。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 一、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1.投票表决 2.政治选举 3.合作行动 又称社团活动 4.个别接触

又称个人接触、政治接触或主动接触,是指公民出于个人原因,主动接触政府官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表达政治意愿,进而试图影响决策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1.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

(1)以资本实力为基础,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平等 (2)利益取向的狭隘性

(3)政治参与以公民个人行动为主要形式 (4)政治参与的效果或影响力相当有限 2.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

它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政治参与。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一、文化与政治学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东西,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化和观念文化三中基本形态。

狭义的文化就是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我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形态的文化。 2.政治文化的概念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会形成关于政治生活的风俗习惯、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自发的政治心理和自觉反映政治实践和政治关系的系统的政治意识。就是政治文化 (1)主体是一定社会成员

(2)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基础和以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上层建筑。 (3)长期积累

(4)政治文化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第一,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 第二,对现实政治思想的研究。 第三,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研究。 第四,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第五,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研究。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一,塑造和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第二,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创制、发展和变迁。 第三,影响政治发展的道路和进程。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政治社会化则是指人从“自然人”“社会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即人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获得有关政治的知识和规范,认识自己的政治角色、地位和责任,形成个人独特的政治人格与行为特征的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1.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指人从出生到获得公民资格的时期,以家庭学校为途径,以直观、感性、形象的政治事务为学习对象,模仿学习 2.青年时期的~

人从获得公民资格到成年的阶段。学习政治思想,政治规范,形成政治人格。理论学习实践。 3.成年期的政治社会化

成年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期。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完善政治人格。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政治实践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权体系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以完善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的政治建设。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政治发展。 第二,政治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第四,阶级斗争对政治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五,民主建设是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六,社会–历史–文化等条件影响政治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一、政治发展的动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植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政治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追求推动政治发展。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者各国政治的发展。 二、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政治革命

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并以新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取代旧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的激烈的政治变革。

新兴阶级,暴力 第二,政治变革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变化了的社会矛盾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局部调整和改变政治关系、国家权力格局和社会利益关系,改进政治体制、健全政治功能、完善政治制度,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 不同:

主体 目标 方式

三、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创立和完善政治体系,使政治成为推动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途径。

政治稳定的三个特点:第一,政治有序,第二,政治有效,第三,持续发展, 辩证关系:一方面,政治发展构成政治稳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政治稳定构成一定条件下政治发展的前提。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和性质 政治体制: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政治体制改革组织体系 功能结构 工作机制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80年8月《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3.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政治体制的概念。

4党的十三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基础上, 5.党的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有机统一 2.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第一,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

第二,人民的各项基本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

第四,行政管理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成效明显。 第五,干部人事支付成果丰硕。 第六,党政关系日趋科学规范。

第七,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总体要求: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大原则:

一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第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第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五,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第九章 民族与宗教

第一节 民族与宗教的涵义 一、民族的涵义与特征

第一,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

第二,民族一般具有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 第三,民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

第四,民族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消亡的过程。 二、宗教的涵义与特征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特征:第一,宗教是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具有虚幻性。 第二,宗教是人们对“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幻想,具有麻痹性。

第三,宗教是人们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反映,具有相对性。 三、民族与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1.民族压迫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阶级)

2.民族自身的特点和差异性也可能引发民族问题 3.民族问题既决定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实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核心是民族平等。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一、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一是二战后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冲击。 二是两极格局冷战的冲击。

三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冷战格局的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 多面性,全球性

第一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第二,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持续不断。第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关。 第四,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二、当代宗教问题

第一,宗教激进主义相当活跃,并引发一系列的宗教与政治问题。 第二,宗教之间冲突明显增加。

第三,借宗教之名有恃无恐推行霸权政治。 三、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的根源

第一,冷战体制的瓦解,客观上使长期被冷战格局抑制呢民族宗教矛盾得以释放。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一步扩大了南北国家发展上的差距。

第三,一些宗教力量试图利用冷战后留下的空间自己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世界发展趋势,扩大势力范围,追求自身的全球性扩展。

第四,西方国家插手民族宗教问题,借机干涉别国内政,谋取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