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保卫战历史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延安保卫战历史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bf27cdda38376baf1faee4

党主席李立三亦不知亡命何处,所谓东方赤都正式瓦解。”[37]

话说回来,胡宗南为了宣传目的,也做了些好事。他通令部队,对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房舍,妥为保护,不得驻军。还积极着手改建延安新市场,设立中央银行,开辟延(安)西(安)航线等[15]。可惜,这种种的打算,只是一场春梦而已。

参考文献:

[1]“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历史的注脚——回忆毛泽东、周恩来及四老帅》。

[2]《中国人民解放军暨西北军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初稿)》。

[3]《民国胡上将宗南年谱》。

[4]马步芳部于3月26日才出动,4月5日方才到达兰州。马鸿逵则只派1个骑兵团在盐池县惠安堡一带,对解放区边缘进行骚扰。至3月19日胡宗南攻占延安之后,宁夏兵团的主力才出动。参见“国民党第八十二军在陇东、关中进行的反共战争”、“马鸿逵部配合胡宗南部进犯三边经过”,《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5]据《国民党军简史》(下册),整编三十六师除3个整编旅以外,尚编有3个独立步兵团,因此人数较多。

[6]参考文献[2]中列出的整编七十六师番号中包含新编第一旅,但总兵力和参见文献[5]不合。进攻延安之前该旅在同官、耀县一带归绥署直接指挥,不清楚是否被统计入参战兵力内。可参见刘学超“关于胡宗南的见与闻”,《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7]任子勋,“国民党军进犯陕甘宁边区初期的失败”,《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原国民党

将领的回忆》。这个估计和熊向晖的回忆基本相符,可参见《历史的注脚——回忆毛泽东、周恩来及四老帅》。

[8]沈策,“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沈策的回忆中认为“胡宗南部分别集中在宜川、洛川附近地区之野战部队为6个整编师,14个整编旅”,但其也承认对于“有关整第十二旅、第四十八旅的隶属指挥关系和整第二十九军刘勘部详细情况现在回忆不清,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此外参战的还有整第十七师师部及直辖部队”,因此就师旅数目来说,任子勋、沈策的回忆基本可以认为是一致的。

[9]沈策,“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关于胡宗南部吃空额的数字,据刘学超“关于胡宗南的见与闻”(《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一文,大致“师部和直属部队空额500名,每团300名”,这是公开的,“实际除公开规定的空额以外,各级部队长还要私自吃空额”。这样每个整编旅大致较编制人数至少要少1000余名。

[10]沈策,“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11]《王恩茂日记——解放战争》。

[12]唐中和,“国民党空军进犯延安前后”,《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13]张梓铭将军口述(时任第一军副参谋长),“戡乱时期——延安攻略之追忆”。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一)》。

[15]杨健,“胡宗南部进犯延安的前前后后”,《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16]《王震传(上)》。

[17]范汉杰,“蒋介石改变战略,胡宗南部重点进攻延安”,《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18]《第一野战军征战日志》。

[19]《罗元发回忆录》。

[20]《战术参考资料(第一辑)》。

[21]《在彭总指挥下》。

[22]《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野战军战例汇集(初稿)》。

[23]《教学参考战例(初稿)》第五册防御部分(之二)。

[24]《红星之旅——教导旅抗日与解放战争及剿匪斗争纪实》。

[25]《戡乱简史》。

[26]《国军装甲兵发展史》。

[27]沈策,“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28]乐典,“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军第一军第七十八师”,《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29]《烽火关山——战争年代纪事》。

[30]王应尊,“蒋介石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回忆”,《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31]邓若愚,“国民党军整编六十一旅在陕北被歼经过”,《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战史汇编(第三分册)》。

[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

[34]“中共中央关于保障中央机关安全问题的指示”(1947年3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一)》。

[35]乐典,“胡宗南侧记”,《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36]黄剑夫,“我对胡宗南了解的片断”,《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派系》(下册)。

[37]袁同庆先生口述(袁时任整三十八师五十五旅一六三团三营营长),“戡乱时期——进攻延安共党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