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知识点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三峡》知识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f2c7f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fd

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轻舟已过万重山: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重岩叠幛,隐天蔽日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书,即书信。 二、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文理解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四、古今异义

①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 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 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五、一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与朱元思书》吴均)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来自《陈涉世家》司马迁) 六、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交相辉映。 三.理解探究

1.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二、重点字词。. 山川之美:的。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时】四季。 具备:都。 晓雾:早晨。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相。 实是 :实在。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自康乐: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 1、 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