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2f0fb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4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语言 音调 动作 表情 临场性 针对性 简洁性

1.本节课大家热情参与,在演练中学生的表现很精彩。

2.通过即兴发言锻炼了学生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心 愿

1.想一想自己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明确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写一写心中藏着的这个心愿,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社会的作用。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大家的心愿都是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心愿)

2.那心愿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心愿,就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也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欲望、向往或强烈倾向。) 二、启发思路。

1.现代作家巴金曾在《随想录》中写道:“把想做的事都做好,把想写的作品全写出来,使自己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这是我最后的愿望。”这是巴金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呢? 2.首先要学生想好自己的心愿。

3.收集可用的素材:先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心愿。

(1)对社会的题材:科学家发明新药,治愈癌症;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人和人之间多一些理解……

(2)对别人的题材: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好朋友永不分离……

(3)对自己的题材:有机会去看看高山、草原、大海;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4.老师也有一个心愿(对别人的),那是什么呢?

(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课,将来长大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5.同学们,想好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愿后,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选择表达的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或者创作诗歌……)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要写的心愿。

2.搭建好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心中有数,在素材排列上要有逻辑性。 3.细化:拓展好层次和细节,要有亮点;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 4.注意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5.以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写自己的心愿。 (1)开头:开篇点题,我有一个心愿,它是……

(2)中间分三段叙述(注意详略):第一段,为什么我有这个心愿?(略写)第二段,如何去实现这个心愿?(详写)第三段,实现后的好处。(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3)结尾呼应开头:表决心,表示一定要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7.写好以后,要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40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心愿。重点从这方面进行点评,另外,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2.同桌之间相互点评习作。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这次习作的练习,能将自己的心愿具体地描述和清晰地表达出来,进而让学生下定为这个美好心愿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确保行文的流畅。

习作:心愿

对社会 对别人 对自己 逻辑性 亮点 详略得当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大家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文时要善于运用表达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对修辞运用、词语积累不够重视,学生的文章缺乏文采,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古诗和三篇现代文,想一想: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查看课后练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地回答课后习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第四单元的课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迅速举手要回答问题的学生。)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直接点题(“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呼应开头(“妈,昨天是4月28日”)。

(2)《为人民服务》的开头是直接点题(“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结尾升华主题(“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金色的鱼钩》开头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结尾起到了呼应和升华标题的作用(“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让学生交流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3.如何写好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开头和结尾。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细细品味诗句,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的诗句。 课件展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1

学生齐读后思考:诗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诗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品质。)

2.品味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其他诗句,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诗句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花枝还傲霜斗寒。诗人苏轼借用“傲霜枝”来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第二题。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1.教师展示:“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如果删去,则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品质,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2.教师展示:“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扁鼻子军官凶神龌龊的丑陋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读者由衷开始担心雨来的命运。删去,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话是对祥子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他的健硕和无限的活力。外貌描写能够很好地表明人物的特点。如果删去,就没这种表达效果了。)

4.学生齐读这三段话,体会人物的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

(1)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成功的外貌描写的段落。

(2)一位学生描述另一个同学的外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说的是谁。互相交流,教师点拨。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栽”“柳”“逆”等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人们刻意用心去栽培花朵不一定成活,而无意间插在土里的柳树苗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片绿荫。告诉我们有时刻意为之不能称心如意,顺其自然反而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个句子出自《孔子家语》。这句话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第三个句子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以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说明事与愿违,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已亡故。 第四个句子出自《名贤集》。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时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时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第五个句子出自《警世贤文》。意思是,所学知识只有到用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4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对一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1.“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关于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应多举事例,让学生加以体会。 2.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较深刻,能快速组织背诵。

第 五 单 元

1.会写“援、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从而进入课文。)

2.板书课题。说说“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组成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弈(yì)秋 弓缴(zhuó)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走近作者,正确断句。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通读课文,感知整体。

1.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理解深意,背诵课文。

1.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区别。

(“专心致志”意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 2.流畅地背诵课文。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