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景观生态学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3a6f60a5e9856a56126049

第一章 绪 论

1.景观(综合理解):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生物的栖息地,处于生态系统之上,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2.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综合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3.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功能单位即可称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展的进化规律与调控生态平衡机理的科学。

4.景观生态学的科学地位

景观生态学的产生是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结合,它是把地理学研究自然现象空间关系的横向关系,同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系统内部功能关系的纵向方法相结合,是以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为主体的一门交叉学科。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

5.景观生态学的由来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1939年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

1968年,Rintelen理论与应用植物社会学私立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研讨会。

1982年10月,在捷克举行的第六届景观生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1981 年在荷兰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及1982 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的成立。

6.景观生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内容:(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任务:(1)景观生态系统结果与功能研究。(2)景观生态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3)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4)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 7.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特点:

1 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

2景观综合、空间结构、宏观动态、区域建设、应用实践;

3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

8.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一)景观综合思想的萌芽(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洪堡(德,近代地理学创始人)。帕萨格(德,从事景观学研究)

(二)景观生态学学科思想的巩固(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Troll(德国学者,1939年,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苏卡乔夫(20世纪30年代末)。 (三)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初创(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代表人物海博、威斯特夫、刘文等。

(四)景观生态学的全面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际景观生态联合会成立之后)代表人物美国系统学派(我国目前偏于此派)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研究起步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黄锡畴和刘安国首次发表景观生态学文献,1984黄锡畴发表国内首次景观生态学研究报告。1989年10月中国首届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 9.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讨论题

1.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 2.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 3.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4.尺度推绎:通常是指把信息从一个尺度转译到另一个尺度上。 5.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 6.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7.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 8.景观格局的优化

9.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10.景观数据的获得进而准确度评价 10.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学的区别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有机体,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生态学作为宏观生态学主要以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的生命体系为研究对象。现代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种各组成成分之间,有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强调景观的异质性,重视尺度性,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

第二章 景观要素

1.景观要素:景观尺度上的相对均质的单元或空间要素,包括斑块、廊道、基质。 2.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3.景观结构:景观各要素或景观空间单元的数量、大小、类型、形状及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构成了景观的空间结构。

3. 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4.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坏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标区域。

斑块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坏境的异质性、干扰以及人为活动等原因而产生的。根据其成因将斑块分为年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坏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与构型

(一)斑块的大小,最容易识别的斑块特征就是斑块的大小和面积,面积每增加10倍,所含的物种数量成2的幂函数增加,2是平均值,其通常数值在1.4—3.0范围内。

(二)斑块的形状,板块的形状是斑块的另一个重要属性指标,圆形或正方形和扁长形斑块和环状斑块

(三)斑块的数量与构型,研究方向1.斑块数目2.斑块的起源与成因3.斑块的大小4.斑块的形状

斑块的生态学意义

斑块五个方面的生态学意义1.栖息地2.源3.汇4.屏障5.通道

斑块的动态,斑块结构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斑块动态是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紧密结合的一个核心概念。

5.廊道:是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廊道的特征: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廊道的不同弯曲程度对物流、能流等有重要作用。 其生态意义:通过曲度来判断生物沿廊道的移动速度。一般来说,廊道愈直,距离愈短,生物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反之亦反。

宽度:廊道的狭长程度。廊道的狭长程度对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的迁移有意义。宽度大,则物种迁移速度慢。在设计时,廊道宽度应根据河流宽度和被保护物种来确定。

连通性,指廊道如何连接或在空间上怎样连续的量度,可简单地用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

内环境指廊道中的局部小环境,针对对象不同其内环境也不同。 廊道的类型

按起源分,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 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

按成分分,绿道、蓝道、灰道、明道和暗道

廊道的功能,廊道有五个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廊道与斑块的异同

相同点:形成机制相同(环境资源异质性、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不同点:A廊道具有连通性或其间断点的存在;B廊道具有内环境的梯度变化;C廊道具有宽度效应

道路廊道:指通常意义上的作为车辆通行的公路,也包括两边附属的与道路平行的植被带。其功能也具有栖息地、通道、源和汇、过滤等功能。

河流廊道: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它包括河道本身,以及河道两侧的河漫滩、堤坝和部分高地,宽度随河流大小而变化

河流廊道有4个基本过程:水流、物质流、动物活动及人类活动

6.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通基质的判定标准

1. 相对面积: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面积(景观面积50%以上); 2 连通性:基质的连通性较其他现存景观要素高;

3 控制程度:基质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

基质的特征及作用 1 基质连通性 2 内部相对均质性 3 孔隙度

7. 孔隙度:是景观基质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即包括在基质内的单位面积的闭合边界(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的周界)的数目,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辩率有关。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量越多,基质的孔隙度就越高。 孔隙度的生态意义:

1)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

2)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运动具指导意义的因素。

3)人文地理中,研究住宅区或村庄的孔隙度十分重要。

第三章 景观要素的镶嵌

1.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是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斑块的形状对景观的异质性也有影响,长条形、不规则的斑块多,则景观的异质性高,圆形、规则形斑块多,景观的异质性降低。

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坏境资源的异质性和干扰。

干扰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系统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使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异质性与干扰频率呈负相关,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强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强度的干扰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的生态意义

1. 景观异质性是控制群落物种动态与物种多样性的基本因子 2.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有关

3.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内物质流、能量流产生的原因

2.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常见的空间格局1.镶嵌格局2.带状格局3.交替格局4.交叉格局5.散斑格局6.散点格局7.点阵格局8.网状格局

3.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的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4.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度区域。

景观边界的特征:1.异质性与多样性2.脆弱性与动态性3.尺度性

景观边界类型:1.水陆交替带2.干湿交替带3.农牧交替带4.森林边缘带5.沙漠边缘带6.城乡交错带7.梯度联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