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的护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腹泻患儿的护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6ebf5ece2f0066f53322f7

正 文

有病毒排出,最长可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

2. 大肠杆菌肠炎 多发生在5~8月份气温较高的季节,腹泻频繁,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可排出痢疾样黏液脓血便,腥臭,有较多黏液。常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休克。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甚至有数量不等红细胞。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伴腹痛,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三)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见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小儿食欲、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四、辅助检查(图片)

1.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降低提示病毒感染,过敏性肠炎及寄生虫引起的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 粪便检查 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的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作病原学检查。

3. 血生化检查 血钠的浓度因不同性质脱水而异,血清钾、钙在脱水纠正后可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五、治疗原则

1. 调整饮食 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

2. 控制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水样便,一般不用抗生素,黏液便、脓血便可选用抗生素,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感染肠炎选择喹诺酮类、黄连素(小檗碱)、呋喃唑酮、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氧头孢烯类(如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拉氧头孢等)。 3.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口服补液 简称ORS液。适用于能口服的轻、中度脱水病儿,对呕吐频繁、脱水较重的病儿仍须行静脉补液。它由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

静脉补液 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或腹胀的患儿。 (1)常用液体:

①非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进入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

5

正 文

碳,被认为是无张液体;用以补充水分和能量。

溶液种类 0.9%氯化钠溶液 5%或10%葡萄糖溶液 1.4%碳酸氢钠溶液 张力 用途 电解质

1:1液 1 1 -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1:2液 1 2 - 1/3 高渗性脱水 1:4液 1 4 - 1/5 生理需要 2;1液 2 - 1 等张 重度或低渗性脱水 2;3:1液 2 3 1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4;3:2液 4 3 2 2/3 中度或低渗性脱水 溶液:0.9%氯化

(NS):为等渗液; 含

氯比血浆高,大量输入可致高氯血症;

3%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5%碳酸氢钠(NB):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稀释3.6倍的1.4%溶液为等渗液;10%氯化钾:配制成混合溶液后,用于预防和纠正低钾血症。严禁静脉推注,使用前应稀释成0.15%~0.3%浓度,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跳骤停。

③混合溶液:见表

(2)补液原则

入院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1)补充累积损失量 累积损失量是指自发病到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的量。 ①定输液量(定量):补液量应根据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婴幼儿轻度脱水补液应<50ml/kg,中度脱水补50~l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先按上述量的2/3给予,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应酌减1/4~1/3。

②定输液种类(定性):补液的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是低渗脱水补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张~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1/3张~1/4张含钠液。如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同时应测血钠、钾、氯含量,以确

6

正 文

定脱水性质,指导补液。

③定输液速度(定速):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累积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l/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静脉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循环和肾功能。

2)补充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是指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如因继续呕吐腹泻引起的损失液体。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l/3张~1/2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 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实际用量应除去口服部分,用1/5张~1/4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为每小时约5ml/kg。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要对以上三部分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对腹泻丢失体液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h,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并根据治疗效果,随时进行调整。入院第一天以后视脱水纠正情况而定。

4. 微生态疗法 适用于迁延与慢性腹泻伴有明显肠道菌群紊乱的患儿。

5. 肠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病毒性或产毒素细菌性),对迁延与慢性腹泻也有一定效果。常用的有思密达(十六角蒙脱石),为双八面体蒙脱石粉,疗效较好,安全。

6. 对症治疗 腹胀明显者用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呕吐严重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关或肌注氯丙嗪等。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药物降温。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者及时补充钾、钙。 六、护理诊断

1. 腹泻 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 体液不足 与腹泻、呕吐引起胃肠道液体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七、护理措施 1. 腹泻的护理

(1)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按医嘱用抗感染的药物。

(2)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泻量,收集粪便送检。

7

正 文

(3)作好消毒隔离,与其他小儿分室居住。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互感染。

2. 调整饮食 腹泻伴严重呕吐患儿暂禁食(不禁水)4~6小时。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缩短每次喂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养者,6个月以下婴儿,以牛奶或稀释奶为首选食品。6个月以上者,可用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选用稠粥、面条,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泥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饮食调整原则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尽量鼓励多吃,逐渐恢复到平时饮食,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腹泻停止后,应提供富有热卡和营养价值高的饮食,并应超过平时需要量的10%~100%,一般2周内每日加餐1次,以较快地补偿生长发育,赶上正常生长。病毒性肠炎,可暂停乳类喂养,改豆制代乳品、发酵乳或去乳糖配方乳。 3. 正确补充液体

(1)口服O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累积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喂服,于4~6小时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一般每1~2分钟喂5ml(约1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分钟再喂,每2~3分钟喂5ml。服用ORS液时应注意:①服用ORS液期间应让病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果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开水;③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ORS液。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应注意:①输液速度过快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速度过慢脱水不能及时纠正。②补液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若补液合理,3~4小时应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复。若24小时患儿皮肤弹性及眼窝凹陷恢复,说明脱水已纠正。若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表明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液比例过高;若输液后出现眼睑水肿,说明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③及时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液、红肿。④准确记录第一次排尿时间、24小时出入量,根据患儿基本情况,调整液体入量及速度。

4. 皮肤护理 选用清洁、柔软的尿布,避免使用塑料布包裹,注意及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蘸干、涂油,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干燥,预防臀红。臀部暴露应在适宜的气温和室温下进行,在空气或阳光下暴露10~15分钟。暴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一般每日2~3次。发生臀红者,可酌情按臀红程度采用暴露或灯泡照射、理疗等促使创面干燥愈合。照射用灯泡25~40W,灯泡距臀部患处35~45cm,照射15~20分钟。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一般每日2次。(图片)

5. 观察病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