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讲义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训诂讲义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755d2ced630b1c59eeb5a5

【例9】《左传·昭公十三年》:“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孔疏:王肃注云:郑伯爵而连男言之,犹言曰公侯,足句辞也。

连文——是表达中由于某种需要而连用相关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句中“伯男意义相关,但其中的“男”与整个句子的意义不相符合。

【例10】《汉书·黥布传》:“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张晏注:往年与前年同耳,文相避也。 ——其目的或为避重。

【例11】《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毛传:“天,谓父也。”孔疏:先母后天者,取其韵句耳。——两个修辞手法:变文;倒文,其目的是为押韵。

变文——行文中运用同实异名关系改变用词的一种修辞手法,变文的使用出于不同的表达需要。 五、训诂中的注音

【例1】《礼记·乐记》: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陆德明注:“行,户刚反。”——舞行:歌舞队伍。

【例2】《礼记·乐记》: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经典释文》注:行,下孟反。 六、训释中的校勘

因为古书屡经传抄刊刻、错简、讹字、脱文、衍字、倒文的情况甚多,所以校勘也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

【例1】屈原《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王逸注:“惩,止也。言止己留连之心,改其忿恨。”王逸据“连”字解释,使上下文意不合。王念孙说:“连,当从《史记·屈原列传》作‘违’,违,恨也。句意是:止其恨,改其忿,抑其心而自强勉也。 七、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例1】《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孔颖达疏:《老子》曰: ‘孤、寡、不谷,王侯之谦称也,《曲礼》云:诸侯与民言自称寡人,庶方小侯自称曰孤。其在四夷,虽大曰子,于内自称不谷??《尔雅》训谷为善,谷是养人之物,言我不似谷之养人,是谦也。

【例2】《汉书·陈胜项籍传》:“于是楚已破秦军,羽见诸侯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张晏注:“军行以车为阵,辕相向为门,故曰辕门。”——对“辕门”的解释,有助于我们对“军”字字形和字义的理解。鯺,从包省从车。古代军队驻扎时以战车环围为营,营门就是两辕相向的辕门。

军:《说文》:鯺,环围也。从车从包省。车,兵车。勹,是里的意思。古代的战车,打仗时用来作战,不打仗时用来扎营,兵车环绕士兵周围作营垒(环围也),所以从“包”省。故“军”为名

5

词军队,按周朝的制度: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每师2500人,一军是12000多人。

【例3】《诗经·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郑笺:言,我也。愿,思也。嚏,读当为不也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这是一首女子遭戏弄,深感懊恼,但又忘不了旧情。躺下我不能睡着,你想我的话, 我就会打喷嚏。

第三章 随文释义的训诂体式

在训诂材料中,很大一部分是随文而释的注释,它们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学会阅读和使用这些材料,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

一、传注类——这是包括传、注、笺一类的训诂体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古代文献中的字词名物的解释作为主要内容。

1、传,是传注体训诂方法之一,即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广义的“传”与注解是同义词。狭义的“传”则与“笺”相对,是专门阐释经义的注解。“传”又分内传、外传。内传指密切联系经文,与经义相比附的注解;外传是“其文不注于经”,“与经义不相比附”的注解。

2、注,是传注体训诂方法之一,就是直接注解古书,使读者便于理解的意思。作为注解的名称,“注”与“传”基本一致。据说,称古书注解为“注”始于东汉的郑玄,郑玄之前的古书注解皆称“传”。后人将各类古书注解统称为“注”,故广义的“注”可以包括古代文献所作注解的一切训诂实践。

3、笺——是传注体训诂方法之一,就是在前人注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其未详之意而加以表述。注书叫笺,始于郑玄。

【例1】《毛传·魏风·硕鼠三章章八句》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脩其

○(硕)音石.(敛)

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吕验反.下同.○硕鼠硕鼠无食

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贯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

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比.民或于

是徙.○(贯)古乱反.徐音官.(复)扶又反.(比)毗志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笺云.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笺云.爰.

(乐)音洛.下同.(土)他古反.沈徒古反.(诀)古穴反.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日也.○

笺云.不肯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施德于我.逝将

6

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

苗.嘉笺云.不肯劳来我.○

硕鼠无食我苗谷也.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劳)字.又力报反.(来)笺云.郭

力代反.逝将去女适彼乐郊外曰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号.呼也. 笺云.之.往也.永.歌也.乐郊之地.谁独当往而歌号者.言皆喜说无忧苦. ○(永)音詠.(号)户毛反.(呼)火故反.(说)音悦.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

○(硕),音石。(敛),

民,不脩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吕验反。下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贯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贯),古乱反。徐音官。(复),扶又反。(比),毗志反。

直.得其直道.笺

云.直犹正也.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女。与之诀别之辞。○(乐),音洛。下同。(土),他

爰得我乐土,有德之国。” 古反。沈,徒古反。(诀),古穴反。乐土乐土,

《笺》云:

所。“爰,曰也。”○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

《笺》云:“不

莫我肯德。肯施德于我。”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

直,得其直道。笺

乐国,爰得我直。云:” ○硕鼠硕鼠,无“直,犹正也。

苗,嘉《笺》云:“不肯劳来我。”

食我苗!莫我肯劳。谷也。三岁贯女,○(劳),如字。又,力报反。(来),《笺》云: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郭外曰郊。”乐郊乐郊,力代反。

号,呼也。 笺云:“之,往也。永,歌也。乐 ○(永),音詠。

谁之永号?郊之地,谁独当往而歌号。言皆喜说无忧苦.。”(号),户毛反。(呼),火故反。

” (说),音悦。

解说体例:

大字是《诗经》正文。正文之下,前面没有“笺云”二字的,是毛亨的传(“传”即注)。毛传一般先解字义,再解句意,如“贯,事也。”

笺云:

“笺云”二字之后的注,是郑玄笺。郑笺也是先解字义,再解句意。如:“硕,大

《笺》云:“逝,

往也。往矣将去

7

也。大贯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

郑笺一方面诠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

解原文,一方面申明订正毛传。毛传把“直”解为“得其直道”,郑笺则解为“犹正也”。

圆圈是分隔符号,圆圈分为大小圆圈,大圆圈表示经传笺分隔符,小圆圈之后是陆德明《经典释文》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这种注音常用反切。如“永,音詠。”是对毛传 “永”注音。“说,音悦。”是对郑笺的 “说”字注音。

【例2】

《诗·国风·秦风·无衣》

无衣刺其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

○(好)呼报反.(攻)古

与民同欲焉弄反.又如字.(亟)欺冀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兴也.袍.襔也.上与百姓同欲.则百姓乐致其死.笺云.此责康公之言也.君岂尝

曰.女无衣.我与女同袍乎.言不与民同欲.○(袍)抱毛反.(襔)古显反. 王于兴

戈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天下有道.则礼乐征

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伐自天子出.仇.匹也.笺云.于.於也.怨耦曰仇.君不与我同欲.而与王兴师.则云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往伐之.刺其好攻战.○(仇)音求.(长)直亮反.又如字○岂曰无衣?与子

润泽也.笺云.襗.亵衣.近汙垢.○(泽)如字.(亵)

同泽。泽.仙列反.(襗)除草反.说文.袴也.(汙)音乌.王于兴师,

作.起也.笺云.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戟.车戟常也.○岂曰无衣?与

行.往

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也.

标点:

《无衣》,刺其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

○(好,呼报反。(攻),古弄

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反,又如字。(亟),欺冀反。○岂曰

兴也。袍,襔也。上与百姓同欲,则百姓乐致其死。笺

无衣?与子同袍。云:“此责康公之言也。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同袍乎?’言不与民同欲。”○(袍),抱毛反。(襔),古显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

戈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仇,匹也。《笺》云:

仇!“于,於也。怨耦曰仇。君不与我同欲,而与王兴师,则云‘脩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刺其好攻战。”○(仇),音求。(长),直亮反;又如字。○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