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讲义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训诂讲义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755d2ced630b1c59eeb5a5

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笺“视鼠”至“者同” 贵,人而无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闇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礼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

作业:标点,译文、体例

1、 标点(见上) 2、 译文:

你看那相鼠还有皮,一个人却没有容仪。一个人却没容仪,不去死干什么?

3、上述注疏的体例是:

大字是《诗经》正文。正文之下,前面没有“笺云”二字的,是毛亨的传(“传”即注)。毛传一般先解字义,再解句意,如“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

“笺云”二字之后的注,是郑玄笺。郑笺也是先解字义,再解句意。如:“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郑笺一方面诠解原文,一方面申明订正毛传。毛传把“仪”解为“礼仪”,郑笺则解为“威仪”。

圆圈是分隔符号,圆圈之后是陆德明《经典释文》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这种注音常用反切。如“行,下孟反。”是对毛传“犹为闇昧之行”的“行”注音。“处,昌虑反。”是对郑笺“虽处高显之处”的第二个“处”字注音。

[疏]字以下,全是孔颖达的疏。孔疏的体例是:先举所疏经文或传文、笺文的开头和结尾两

个字,用圆圈隔开,然后再疏解。如:“‘相鼠’至‘何为’”,指经文“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四句十六字。“笺‘视鼠’至‘者同’”,指郑笺“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一段。孔疏一般放在一章末了,申明全章大意,有时也疏解字句。如本章中在疏笺文“虽处高显之处”时,说“犹鼠处高显之居”,以“居”释第二个“处”。 【例2】《毛诗正义》

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从死而作

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针虎也从死自杀以从死○

行户郞反下皆同针其廉反徐又音针从死上才容反

是诗也

交交黄

13

鸟止于棘

兴也交交小貌黄鸟以时往来得其所人以寿命终亦得其所笺云黄鸟止于棘以求安己也此棘若不安则移兴者喻臣之事君亦然

今穆公使臣从死刺其不得黄鸟止于棘之本意

作业:1、加标点。2、双行小字中给哪几个字注了音?怎样注音。3、双行小字中两处使用了典型的训诂术语,并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1、

《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从死,而作

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针虎也。从死,自杀以从死。○行,户郞反,下皆同。针,其廉反,徐又音针。“从死”上,才容反

是诗也。。交

交黄鸟,止于棘。

兴也。交交,小貌。黄鸟以时往来得其所,人以寿命终亦得其

所。《笺》云:“黄鸟止于棘以求安己也,此棘若不安则移。兴

者,喻臣之事君亦然。今穆公使臣

从死,刺其不得黄鸟止于棘之本意。

2、行,户郞反。针,其廉反,又音针。从,才容反。3、谓——解释词义的训诂术语,用“谓”解释词义,多为词义的具体指向,它可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词语的特殊义、灵活义,也可能是具体所指的我或事。它的使用格式是:释词语+谓+训释词语。貌——解释词义的训释用语。在训诂中用来表示事物的某种形态,有描写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样子”。被训释词主要为形容词,其中大部分是叠音词或联绵词。

四、集解类——是汇集众说为一书的注释形式。以集注、集传、集释名篇者均属此类。其特点是将前人的训释汇为一体,并加以鉴别,供读者择善而从,在前人无注而需要诠释的地方,则由编撰者补作注解。

【例1】王先谦《荀子集解》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

14

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災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

其自取也。王引之曰:“杨说强自取柱之义甚

迂,柱与束相对为文,则柱非谓屋柱之柱也。柱当读为祝。哀十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十三年《谷梁传》:“祝发文身。”何范注并曰“祝,断也。”此言物强自取断折。所谓太刚,折也。《大戴记》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证矣。《南山经》:“招摇之山有草焉,其名曰祝餘。”祝餘或作柱荼,是祝与柱通也。(祝之通作柱,犹柱之通作祝。《周官》“疡医祝药”,郑注曰:“祝当作注,声之误也。”)

邪秽在

身,怨之所构。燥也,

构,结也。言亦所自取。

施薪若一,火就

布薪于地,均若一,火就燥而焚之矣。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畴与俦同类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也。刘台拱曰:“群焉。”当从《大戴礼》作:“群居。”王念孙曰:“群居与畴生对文。”今本“居”作“焉”者,涉下文四“焉”字而误。

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所谓召祸也。质射侯的正鹄也。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喻有德则慕之者众。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

祸福如此,不可不慎所立。所立,即

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谓学也。卢之弨曰:“慎其,元刻作其慎。”《大戴》作:“慎其所立焉。”

1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神明自得”谓通于神明。谢本从卢校作“圣心循焉”。卢文昭曰:“宋本‘循’作‘备’。”与《大戴》同。刘台拱曰:“当作

‘备’。古音与德、得为韵。”此言积善成德而通于神明,则圣心于是乎备也。

王念孙曰:“吕钱本作‘备’。”成德与圣心备,上下正相应。元刻“备”作“循”,则与上文不相“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言全尽犹此言圣心备应矣。《儒效篇》云:也。一也,备字古音,鼻墨反。(见吴棫韵补)正与德、得二也,记》及《群并作《文选·谢瞻》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孙令为韵;《大戴书·治要》‘备’。诗》注。张子房诗注引此亦作‘备’。(张华励志诗注引作‘循’与二注不合,乃后人以误本,荀子改之。)三也,备字俗书作俻,循字隶书或作■復。二形相似而误。先谦案,孔广森《大戴记》补注,以积土成山至末为一段,今从之。言学必积小高大一,志者成也。《荣辱篇》云:“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与此言积善成德、圣心乃备义合。刘王说是。今改从宋本。半步曰蹞,与跬同。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

卢文昭曰“江海”。宋本与大戴同。元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江河”。先谦案《群

书·治要》作:“河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言驽马十度引车,则亦及骐骥之一跃。据下云驽马十驾则亦及

之。此亦当同,疑脱一句。卢文昭曰:“‘不能十步’‘十’,当作

‘千’。”《玉篇》引《大戴礼》:“骐骥不跞,不能千步。”今《大戴礼》:“步”

作“里”。此千作十,皆是譌字。里、海为韵,步、舍为韵,古音如是。《晋书·虞溥传》云:“■而舍之,朽木不知;■而不舍,金石《大戴礼》作:“千可亏。”亦是韵语。刘台拱曰案:“‘不能十步’义最长。”里”,于《义疏》矣。若《玉“千是譌卢反以据,也。十驾,十日之程也。且而“受驾”若十篇》作:里”。直字。引为非,至“暮”脱之,故以一日所行为一驾,度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