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76d90f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a

辽宁省丹东市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8小题每小题1分.9?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氧气用于气焊 D.液氮用作冷冻剂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铜丝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干冰吸热升华,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吸热汽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铜、干冰、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如图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B、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竖直起来,防止药品粘在管壁上,故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操作正确.

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吸取的液体不能太多,以免进入胶头造成腐蚀,故操作正确;

D、用镊子向试管中装入块状药品时,试管要平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内,然后慢慢竖起试管,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故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其中“青菜萝卜”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维生素 C.蛋白质 D.脂肪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 B、“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脂肪,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铝 C.氯化钠 D.甲烷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化学符号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镁单质 B.2Cu﹣2个铜元素 C.3Fe﹣3个铁离子 D.4N2﹣4个氮原子

【分析】A、镁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Mg,故选项化学符号所表达的意义正确.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u可表示2个铜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 化学符号所表达的意义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2+可表示3个亚铁离子,故选项化学符号所表达的意义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N2可表示4个氮分子,故选项化学符号所表达的意义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

A.苏打和小苏打 B.银和水银 C.水和双氧水 D.烧碱和纯碱

【分析】本题根据物质的名称来判断物质中的元素组成,注意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双氧水是过氧化氢.

2+

【解答】解:A、苏打冰是碳酸钠,而小苏打干是碳酸氢钠,则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故A错误;

B、银和水银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故B错误;

C、水和双氧水都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故正确. D、烧碱和纯碱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中的元素组成,学生应熟悉名称、化学式、元素的关系,熟悉常见物质的俗称才能正确解答此类习题.

7.针对下列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意义不大的是( ) A.温室效应﹣﹣使用无铅汽油 B.酸雨﹣﹣使用燃煤脱硫技术 C.赤潮﹣﹣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白色污染﹣﹣用布袋或纸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分析】A、根据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考虑; B、根据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解答;

C、根据水中营养元素的增多会引起赤潮进行解答; D、根据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任意丢弃引起的考虑.

【解答】解:A、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使用无铅汽油不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A错误;

B、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应该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才行,所以使用燃煤脱硫技术有利于减少酸雨,故B正确;

C、水中营养元素的增多会引起赤潮,所以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利于减少赤潮的发生,故C正确;

D、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任意丢弃引起的,所以用布袋或纸袋代替塑料袋购物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如何减缓温室效应,如何治理白色污染,知道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等环境问题,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