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b4bc20c5da50e2534d7f25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摘 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之上的,属于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儿童教育应体现生命价值,回归本源的“生活世界”,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通过“基于生活”的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建立自己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沟通,从而丰富和充盈自己的世界,舒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世界 科学世界 儿童世界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33-02

人类的远古时期,在以培养基本生存技能为目的的前提下,教育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生活开始出现分离,以科学和技术为主导的教育缺乏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关注,导致“教育世界里生活意义的缺损、人主体性的遗失……科学理性至上的观念使得教育趋向工具化”,使得教育远离生活世界,“处于一个被科学技术、信息符号、网络数字化提盖的异化了的生活世界,教育基本上淡忘了生活世界这一源泉”。[3]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本质性的思考,指出我们的教育应基于“生活世界”这个本源的存在,强调个体自身直接的生命体验,彰显个体生命价值。

1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内涵

在胡塞尔的理论里,现实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两类:一为生活世界;一为科学世界。“日常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一个称谓,有时也称之为“周围世界”。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际环境,有着真实具体的性质,“它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以最直观的面目呈现,是作为构成这个世界的主体的人,正在经历的、有着复杂关系的实体世界。这个世界作为预先的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真的存在具有基础的意义和价值。”[2]而“科学世界”则是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丰富而产生,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共同一定的社会规范,世界逐渐趋于理性,最初世界的直接性和主观性逐渐被客观的理性所代替,所以说,“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视域。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人参与其中的,主客体和谐统一的,生动鲜活的,可经验的世界,是全部文化形式、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先验理论前提。在“生活世界”中,人的自然性、主观性以及个性化特点得到了保留和彰显,生活世界保护着人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活目的、生活意义与生活价值,使之未被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所剔除出去。“生活世界”中,人们探索自身与宇宙的奥秘,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与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积极总结,成为其经验反思的基础。简单说来,“科学世界”产生的根本源自于“生活世界”的经验的、直观的现实生活实践方式。对于两者来说,生活世界是基础,而科学世界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胡塞尔还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生与具体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体现,提倡人们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一直处在给予的位置,为人生提供支持,它是人生的支持力量,是人生之‘源’”。(朱春英,2005)生活世界内含着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它外在表现上显得琐碎和世俗,和理性的知识比起来,的确是缺少了抽象、归纳和整理等理性逻辑思维的过程,也没有“科学世界”的条理和清晰,但是这也正是生活具体和真实意义的表现,在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咀嚼、猜想以及想象和体会中,人们对其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感受到研究和探索的乐趣。对于人类来说,生活世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它的存在,生活、人生、世界等人的其他的认识就失去了基础,不可能形成。 2 反思儿童教育实然状态

然而,反观当前的儿童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教育正逐渐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年龄幼小的孩子们,学习着成人帮助他们选择的,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甚至空洞的科学概念。例如: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据报道:“××市广泛掀起学习‘三字经’热潮,年龄幼小的孩子们在穿着古代服装的‘夫子’的带领下摇头晃脑的学习他们不知为何物的‘三字经’。学习班受到家长们的欢迎,短短几个月,全省已开办80多个班”。在“小学化”现象严重的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抄写生词,游戏的时间与机会被成人无情地剥夺了。甚至,“25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背诵一年级

语文教材中的全部课文”。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再加上独生子女家庭的现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落后,家长按照自己的期望提出要求,让儿童“提前”进入各种知识训练中,费尽心思的强迫儿童参报名目繁多的训练课及辅导班、特长班,不管孩子是否适合,是否有兴趣,是否需要。这种强制性的“超前教育”使得成人生活中的压力也被带入到了儿童的世界中来。显然,“成人对儿童社会化的迫切希望客观上使儿童逐渐远离其自己的生活世界,不仅从儿童生活的空间与时间上,还从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使幼儿距离自己的生活世界越走越远”。(郑三元,2002) 我们的幼儿教育是迎合成人的,儿童文化受到了来自成人文化的侵袭与压制。在幼儿园的班级活动中,儿童很少有自我支配的权利,大部分的时间被禁锢在由常规和纪律包围的集体活动中,被动地接受着老师的“各种教育”。在实际儿童教育中,更多的考虑了儿童成人后的发展,而且这些教育理念全部以成人的思想为中心,“成人”成为儿童教育的核心,这就导致儿童过早的步入成人的世界,造就了一批“小大人”,在电视和电影上观看成人节目,动画片和书刊中的小伙伴,“也多半是由成人的意愿和想象塑造出来的形象”,(郑三元,2002)儿童被鼓励像成人一样做事,说成人的话,受到了成人一般的对待,这是与儿童自己的世界全然不同的,儿童的世界是被“给予”的,儿童是在成人支配和控制下不自觉的实现成长的,在现实生活中,儿童世界往往是按照成人的想象、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