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总第182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12期(总第182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d356c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3

第12期 (总第182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校办公室 2018年5月30

本期导读

★热点聚焦·专业类外语人才的培养

○专门化 精细化 大学英语该有的样子 ○国际化人才,会说外语还不够

★实践探索

○杭州电子科大计划两年内砍掉11个本科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1/5 “专业瘦身”背后的高校内涵发展逻辑

1

★热点聚焦·专业类外语人才的培养★

专门化 精细化 大学英语该有的样子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05月26日 07版) ■蔡基刚

编者按: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需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专业类外语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说,我国高校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产物,是基于中国施行改革开放、进入国际舞台的需要,那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国际交流合作领域的拓展与深化,对于国际化人才的理解需要重新置于新型国际关系和中国发展阶段去考量。专业性高等外语类人才培养机构在新形势下,该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才能满足人和社会的双重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高校大学生渴望用外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在国际上交流他们的创新思想和科研成果的需求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目前的教学定位不能充分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高校外语教育必须毫不迟疑地从目前开展与中小学一样的同质化通用英语教学向专门化和精细化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即满足特殊需求的语言教学)转移,花大力培养大学生在他们各自学科和行业里的英语交际能力。

1 新时代我国高等外语教育仍要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

2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覆盖了92个本科专业类。外语界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在其中,它们代表着新时代指导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具体来说,外语教育要满足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即培养大学生能用外语汲取和交流他们各自学科领域里前沿信息的能力,提高我国这些领域里的国际竞争力:外语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在航空、海事、海关、贸易、医院等系统都需要大学毕业生能用英语直接工作,更好地满足国际的交流和服务。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校外语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我国整整一代本土培养的科技工程人员无法用外语熟练地汲取他们各自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也无法用外语有效地在国际期刊或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原因之一,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不是定位在解决这方面的矛盾:40年来无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都始终把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制定四级、六级、专业八级等全国统考的达标要求,引导他们向英语本族人的语言水平接近。

2 培养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 任何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都是通过语言构建和交流的。而语言构建和交流的方式(如语篇结构、修辞手段和句法形式)是因学科和行业而异的。例如人文学科理论是通过知识协商即引经据典

3

建立起来的,而自然学科的发现是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手段。在英语学术写作中,前者文献引用的频率高于后者,前者的句法结构复杂度也超过后者。因此,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只有掌握自己学科和行业里外语的各种语类语篇能力、修辞手段和句法结构等才能真正融入国际学科或行业共同体,才能有效汲取和交流学科或行业信息。

无论是“双一流”还是“一带一路”建设,入门条件就是国际交流能力。国际水平不仅仅是指科技成果的本身,同时也指科技成果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科技人才是否具有国际话语权。在英语成为世界科技和经济通用语的今天(95%的自然学科期刊论文和90%的人文社会期刊论文是用英语发表的),培养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对实现国家走出去战略至关重要。而要用国际学科和行业共同体公认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传统来交流,就必须进行专门英语的学习和训练。

3 当代大学生渴望在国际交流中增进专业学习和研究 借助互联网,当代大学生能迅速接受国际前沿学科信息;借助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他们可以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借助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可以参加课题组的项目。他们有数据有想法有发现有创新,他们学习外语已不再是满足通过某个等级考试(这个要求非自然的,是人为强加给他们的),而用外语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交流科技成果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第一愿望。

因此,在“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高校大学生渴望用外语从事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