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e683a9fe4733687f21aae5

行七八九年级的循环班教育教学,进行任课教师的培训及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 2013年9月---2014年七月,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收集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和数据, 进行课题中期阶段性总结。

2014年7月---2015年5月,课题研究深化阶段和总结。 课题研究调查和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分析

表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 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 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 与母亲单独在一起 36.86% 与父亲单独在一起 13.07% 与爷爷奶奶在一起 43.74% 与叔叔伯伯在一起 4.54% 与其他亲戚在一起 1.79% 合 计 100.00 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9.93%,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13.07%,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孩子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43.74%,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 6.33%,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个别“留守儿童”寄养在一些退休教师家里,他们每月给寄养人一定数额的寄养费。由于寄养人有教育专业知识,孩子能受到比较好家庭教育。但对大部分的打工族来说,可能难以负担寄养费。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 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表2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况 亲情联络情况 所占比例 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 63% 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 37% 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65.3% 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 12.3% 非常想念父母的 64.9%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其中与父母 “半年一次”见面的为63%,“一年一次”见面的为37%。在与 “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

(1)监管人监管不力。①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②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③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

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

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分析。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和监管人普遍认为,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 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调查表明,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儿童”甚至沉溺网吧、有赌博等不良行为。 (四)、几条对策

对策之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校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1、让电话传情。学校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

2、让鸿雁传情。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策之二:举办“特色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

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可以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2、举办“空中家长学校”。 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虽然委托给临时监管人,但父母的教育责任是不能推卸的,父母的亲情更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解决了家长的思想问题,让他们人在远方,心系孩子,担当起家长的教育责任,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我校主要利用现代通讯设备,通过给远方的家长寄发“告家长书”、利用校讯通平台群发短信等方式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家长赚钱不忘教育子女,教育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品德,不仅只给物质上的东西,更要关注孩子精神和情感问题,动员家长尽可能地跟孩子多

沟通、多联系,使他们懂得:哪怕多一次探望,对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我校还开设校园网设立家庭教育专栏,介绍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遇到重要问题能及时帮助解决。

对策之三: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随着我校留守儿童的增多,我校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将“留守儿童”进行妥善安排,在华埠镇文化馆建立了“留守儿童俱乐部”,选调退休教师葛国华和社区干部进行全方位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可以起到临时父母的作用,不仅从饮食起居上、更主要的能从学习上、思想道德上全方位关心孩子的成长。“留守儿童俱乐部”利用节假日,或举行爬山远足活动,或举行庆中秋活动,或举行诗歌朗诵活动……这样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可以有效地预防“留守儿童 ”的道德滑坡。

总之,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办法一定会比问题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改观。 六、课题成果:论文和研究报告 七、课题反思

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由于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循环教学的班级循环制未能实现,这为课题研究的长期调研,效果观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实践操作多,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未能及时整理,给课题的总结分析带来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搞好课题研究的每一个步骤。循环班级教学带来的长效的习惯培养及影响是课题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方法策略 - 新课程(教师版) - 2010(7)

[3]魏书生著.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崔其升主编.课堂的哥白尼革命-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5]《现代家庭与素质教育》金国强编著.宁波出版社2003年4月版 [6] 梅健、林健.代理家长制:政府为留守儿童找“家长” [J].中小学管理,2007,(4)

[7]董新良、王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知多少 [J]. 中小学管理,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