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二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ed497001f69e31433294e9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1) 所取资料真实、准确、齐全。

(2) 图表清晰、直观、正确,并能说明问题。 (3) 揭露矛盾要有准确性,分析问题要有可靠性。 (4) 措施提出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5) 效果预测要切合实际。

二、油井生产参数的变化分析

1、油井压力变化分析

油井压力的高低是反映油井生产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油田未投入开发前,油层各处呈均衡承压状态,这时油层孔隙中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为原始油层压力。

油田投入开发后,油井关井测得的静止压力代表的是目前的油层平均压力,对于单井来说,实际上是动油层压力。

油田投入开发后,各井油层压力变化的大小取决于驱动方式和开采速度。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主要是在注水控制下生产的。因此,井组注采比的大小是影响油层压力升降的主要因素。

油层静止压力下降是由于采得多,注得少,油层内部出现了亏空,说明能量消耗大于补充。此时,应适当提高注入量,以达到注采平衡。在生产中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注采比,使尽可能多的油层压力保持在原始油层压力附近。

在分析油井静止压力变化时,重点是分析变化比较大的井。在落实压力资料可靠性的基础上,必须从注和采的两方面找原因。如注水井的全井和分层注水状况,油井的工作制度有无改变,油井措施效果,邻井的生产情况有无变化等。

2、井底流动压力变化分析

井底流动压力,是油层压力在克服油层中流动阻力后剩余的压力,又是垂直管流的始端压力。因此,流动压力的变化要同时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注水开发的油田,注水见效后,地层压力恢复,在油井工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流动压力也随着上升。

油井含水后,因为油水混合物流动时的阻力小于纯油时流动阻力,井底压力出现上升。从垂直流动来看,由于含水率上升,在产液量相同的情况下,气液比下降,混合物平均密度增加,相应流动压力也要上升。

自喷井的分析和管理,要保持油井稳产高产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和管好生产压差,也可以说管好流动压力,在最低自喷流动压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发挥油井的生产潜力。要根据地下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压差:

(1)、油井注水受效要及时降低流动压力,放大生产压差达到高产;

(2)、油井含水率上升,流动压力上升,要通过放大油嘴降低流动压力,调整生产压差保稳产;

(3)、油井压裂后流动压力上升,生产压差缩小,在地层压力能保持的条件下也要放大生产压差,释放油层能量;

(4)、油井堵水后,一般流动压力下降,生产压差增大。 3、分析目前地层压力、总压差、地饱压差

76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现场应定期测地层压力。对于依靠天然能量开发的油田来说,采油的过程就是消耗能量的过程,所以目前地层压力总是低于原始地层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合理使用地层能量,地层压力不能下降过快、过大,如果地层压力降到饱和压力附近,地层中的油气将分离,使油的渗透率降低,从而降低采收率。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说,目前地层压力往往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为了便于工作,现场上把总压差表示为目前地层压力减去原始地层压力。当总压差为正值时,说明注入量大于采出量,目前地层压力超过了原始地层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应控制注水量,待到地层压力降到原始地层压力附近时,保持注采平衡。因为目前地层压力超过原始地层压力,可能破坏地层结构,使地层内流体的运动发生变化,造成的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

当总压差是负值时,说明注入量小于采出量,产生地下亏空,使目前地层压力低于原始地层压力。对于目前地层压力大大低于原始地层压力的井,应该使注采比大于1,使地层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附近。但要注意地层压力恢复的速度不要大快,以免造成注入水在油层内单层突进或舌进。

4、分析流动压力、流饱压差、生产压差、套压和油压

现场一定要定期测流动压力。依靠天然能量开发的油田,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流压也将下降,为此,应调整工作制度,使流压下降尽量缓慢,因为流压降到低于饱和压力时,油气在井下过早分离,造成气油比上升,油流上升困难,因而产量下降。

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保持地层压力稳定,因此流压也较稳定。如果流压发生变化,例如流压上升,流压梯度也上升,而油压,套压下降,可能是油井见水,因为原油见水,使井筒内液柱的密度增加,使流压及梯度上升,井口剩余压力即油压下降。这时应加强含水分析,测试找出出水层位,判断来水方向,调整工作制度和注采关系,尽量延长低含水期。

5、油井含水情况分析

当油井位于水线或注水井附近,或油井生产的油层有底水时,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就会出水。当油井生产的油层含有夹层水时,由于固井质量不好。套管损坏。隔层条件差。断层影响等也会造成油井出水。当油层本身含水饱和度高时,油井生产一般也会含水。

油井含水后,就会影响油井的产量。含水愈高,油井产量就愈低。当油井含水率达到100%时,则油井就只出水,不产油了。可见含水率过高时,对产油量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在进行单井分析时,分析含水率的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发现油井含水后,要做以下分析判断工作。

1)分析水源

油井中的水是和油一起通过井下射孔井段进入井内。水从何处来,来自哪个层?这是分析油井见水的重要内容。根据油,气、水的分布规律,油井中的水一般是地层水和注入水两大类,判断方法如下:

(1)离边水近时,可能是边水推进或者是边水舌进造成,如图2-10;2-11所示。 (2)离注水井近时,可能是注入水推至该井造成。

(3)油层有底水时,可能是油水界面上升或水锥造成。

(4)水层窜通,夹层水或上下高压水层,由于套管外或地层因素引起的水层和油层窜通。 (5)油井投产即见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射开水层(根据电测曲线和分层测试资料判断水层层位);另一种是油层本身含水(即同层水),其特点是含水量、总矿化度一般不变或变

77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化不大。

(6)油井距边水,注入水都比较近时,总矿化度长期稳定不变表示是边水,总矿化度逐渐降低则反映是注入水

2)分析见水层位

大多数油井的生产层位,都是由若干个小层组合而成。油井见水往往是其中一个小层来水造成,很少所有层都出水,判断见水层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资料判断。在生产的射孔层位中,渗透率高、采油量多的层位易见水,对厚层块状砂岩来讲,渗透率高。裂缝发育者易见水。

(2)测井温曲线判断。在注水开发的油田中,利用注入水温度低这一特点,可测井温来判断油井见水层位。目前现场已广泛采用此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分层测试判断。利用封隔器分层测试求出出水层位,自喷井可用找水器找出出水层位。

2-10

2-11

3)油井见水的预兆

在注入水向生产井推进的过程中,油水前缘有少量零星游离水向生产井突进。由于井口取样及化验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易化验出来,但是在生产管理上却能观察到一些预兆。如发现测气时呈雾状并带水珠、清蜡钢丝发黑、刮蜡片及铅锤带水珠、结蜡点下移及清蜡困难等。

4) 油井见水前的生产特点

(1)油层压力和流动压力上升;

(2)油井产油量增加,采油指数上升; (3)套管压力、气油比下降。 5) 油井见水层位及来水方向的判断

油井见水层位的判断直接的方法是:封隔器找水、地球物理找水、取样器找水。

判断来水方向直接的方法是注指示剂。间接的方法是依据油层条件和生产动态的分析。 (1)根据油层连通情况判断。

注入水在油层中的运动主要受油层渗透率和油层沉积条件的影响,故以下几点可作为判

78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断见水层的依据:渗透率高的层先见水;有效厚度由注水井向油井由厚变薄的油层先见水,在油水井渗透率相近,分布面积小的呈条带状的油砂体早见水;处于油砂体主体带部位的油层早见水。

(2)根据油水井动态资料判断。

注水井(或某一层)停注或控注,见水井含水量下降,可以判断来水方向;对比周围注水井的分层注水强度,油层连通好、注水强度大的方向是来水方向。

分析初含水量大小,一般地说,主力油层见水,初含水量大;非主力油层见水,初含水量小。

油井新层见水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分析方法。

若第一个见水层对应注水井的注水强度不变,油井含水却明显上升,水质分析资料证明,矿化度及氯离子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又转为突然上升,说明有新层见水;若第一见水层停注,其他层正常注水,油井含水率及产水量明显上升,再停注其他层时,含水率又下降,说明有新层见水。

(3)注指示剂验证见水层位或来水方向。 6、含水率变化分析

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含水阶段,含水率上升速度不同。低含水期,由于水淹面积小,含油饱和度高,水的相对渗透率还不大,因此,见水初期含水率上升速度不快;中含水期情况相反,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尤其是高粘度油田);高含水期(尤其含水率80%以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减慢。

根据油井含水变化情况,现场常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含水稳定井。含水率变化不大,月含水上升速度不超过2%,年含水上升速度不超过6%,说明这种井的工作制度。注采比比较合理。

(2)含水上升井,月含水上升速度超过2%,表明这种井的工作制度、注采比不大合理。 (3)暴性水淹井。油井见水后不久,含水率就接近或达到100%,这可能是注水量太大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水窜入油层所致。

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过快时,要分析原因,属于注水原因的,可降低出水层的注水量;属于边水、底水原因的,要改变工作制度,尽量控制其上升速度;不明原因的,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出出水水源。

油井含水率除了受规律性的影响之外,在某一阶段主要取决于注采平衡情况和层间差异的调整程度。一个方向特别是主要来水方向超平衡注水,必然会造成含水猛升;一个或几个层高压、高含水,必然干扰其他层出油,使全井产油量下降。若主要来水方向控制得比较好;非主要来水方向加强了注水,平面差异得到调整,就会使油井的产油量增加,含水率下降。因此,在分析油井含水率变化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油层性质及分布状况,搞清楚油、水井连通关系; (2)搞清油井的见水层位及出水状况;

(3)搞清见水层,特别是主要见水层的主要来水方向和非主要来水方向;

(4)分析注水井注水强度的变化,分析主要来水方向、次要来水方向、注水变化与油井含水率变化的关系;

(5)分析相邻油井生产状况的变化;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