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一次函数综合(附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一次函数综合(附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09095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3

=6×12﹣=45﹣3a+45﹣3a+

=40

﹣﹣

解得a1=2,a2=10(舍) 作FS⊥CD 可得CD=2,EC=4 ∴ED=2

由等面积法

CD?CE=ED?CF

2×4=∴CF=∵CD=2 ∴DF=

×CF

CD?FS=CF?FD FS=

∴SD= ∴F(∴FH=

9.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直线l和图形M,给出如下定义:P1、P2、……、Pn﹣1、Pn是图形M上n(n≥3)个不同的点,记这些点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d1、d2、……、dn﹣1、

dn,若这n个点满足d1+d2+……+dn﹣1=dn,则称这n个点为图形M关于直线l的一个基准

点列,其中dn为该基准点列的基准距离.

(1)当直线l是x轴,图形M上有三点A(﹣1,1)、B(1,﹣1)、C(0,2)时,判断

A、B、C是否为图形M关于直线l的一个基准点列?如果是,求出它的基准距离;如果不

是,请说明理由;

(2)已知直线l是函数y=﹣

x+3的图象,图形M是圆心在y轴上,半径为1的⊙T,

P1、P2、……、Pn﹣1、Pn是⊙T关于直线l的一个基准点列.

①若T为原点,求该基准点列的基准距离dn的最大值;

②若n的最大值等于6,直接写出圆心T的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 解:(1)A、B、C是图形M关于直线l的一个基准点列,

∵A(﹣1,1),B(0,2),C(1,﹣1)到x轴的距离分别是1,1,2,且1+1=2, ∴这三点为图形M关于直线l的一个基准点列,它的基准距离为2; (2)①∵P1、P2、……、Pn﹣1、Pn是⊙T关于直线l的一个基准点列, ∴d1+d2+…+dn﹣1=dn,

∴dn的最大值为⊙T上的点到直线l的最大距离,

当T为原点时,过P作OH⊥l,垂足为H,延长HO交⊙O于点F, 则FH的长度为dn的最大值, 设函数:y=﹣则D(∴OD=

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E,

,0),E(0,3), ,OE=3,∠DOE=90°,

∴OED=30°, ∵∠OHE=90°, ∴OH=OE=1.5, ∴FH=2.5,

显然,⊙O上存在点P1、P2、P3、P4满足∴dn的最大值为2.5;

②当n=6时,d1+d2+d3+d4+d5=d6, 当t=0时,FH=2.5,PH=0.5, 2.5÷0.5=5,

∴t=0时,n的最大值为5,易知当t<0时,n的最大值会小于5,当t>0时,n的最大值大于5,

设当圆心沿y轴正方向移动到点M时,n的最大值恰好为6,设MH与圆交于点G,则

∴GH=,MH=,

∴,

∴ME=,OM=,

∴0<t≤符合题意; 同理在点E上方距离点E符合题意.

综上,圆心T的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为0<t≤或

的位置为符合条件地临界位置,故

10.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点B(0,3),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

(1)如图1,当∠BOP=30°时,求点P的坐标;

(2)如图2,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设

AQ=m,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

(3)在(2)的条件下,连接OQ,当OQ取得最小值时,求点Q的坐标;

(4)在(2)的条件下,点C′能否落在边OA上?如果能,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A(4,0),B(0,3), ∴OA=4,OB=3, 在Rt△OBP中, ∵∠BOP=30°, ∴PB=

, ,3),

∴点P的坐标为(

(2)由题意,得BP=t,PC=4﹣t,CQ=3﹣m, 由折叠可知:∠OPB=∠OPB′,∠CPQ=∠C′PQ, 又∵∠OPB+∠OPB′+∠CPQ+∠C′PQ=180°, ∴∠OPB+∠CPQ=90°, 又∵∠OPB+∠BOP=90°, ∴∠OPB=∠CPQ, 又∵∠OBP=∠C=90°, ∴△OBP∽△PCQ, ∴∴

==

, ,

∴m=t2﹣t+3;

(3)∵OQ2=OA2+AQ2=42+AQ2=16+AQ2, ∴当AQ最短时,OQ最短,

∵AQ=m=t2﹣t+3=(t﹣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