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总复习要点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总复习要点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2ada41d15abe23492f4d46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它是人类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

(1)在海边看从远处归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4)月食。

3.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基本概念:

地轴:地球自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纬线除极点外,可称为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不可称为经线圈)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 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 每条经线都只形成半个圆。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线长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 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o-30o;中纬度:30o-60o;高纬度:60o-90o

4.特殊的纬线: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5.分界线:南北纬的分界线:0°;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0°;

东西经的分界线:0°和180°(格林尼治天文台:0度经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三、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周期:约24小时(一天) 3.旋转中心:地轴

4.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时差 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旋转中心:太阳

4、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 ②季节变化 ③形成五带 (三)二分二至日

(四)北半球四季划分

(五)根据地球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天文特征 热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北温带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南温带 昼极夜现象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第二章 学用地图

一、地图的发展

1、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是指用计算机存储与处理的地图。电子地图具有放大、缩小和漫游功能,令查询更加便捷,而且它的信息量大,修改方便及时。

2、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现在已经应用于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定位与导航。

3、卫星图像:航空像片、卫星遥感图像、卫星云图、农作物监测图、台风监测图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二、地图的运用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方向

1.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3.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 经纬网判别方法:

1、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

方法:①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

②若经度范围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范围大于180°,则东西方向相反。 2、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

方法:①画十字坐标;②找出劣弧,再判断方向。 (二)比例尺

1、定义: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方法:比例尺通常可以用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等方式来表示。

3、比例尺大小比较:把不同形式的比例尺统一化成数字形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较:

(1)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2)实地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单。

5、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②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n;

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 1/n )。

(2)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将原图的比例尺扩大(或缩小)到n倍,则图幅面积就是原图的n2(或1/n2)倍。 6、注意:每1度纬度差的经线长约111千米(中国南北距离:5500千米;东西距离:5200千米) (三)图例和注记

1、注记: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2、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说明。 三、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山地等高线的五种基本地表形态

(1)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2)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 (3)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 (4)鞍部: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 (5)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三)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

(1)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4)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2.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3、地形剖面图

?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