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国际的国际化之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华为国际的国际化之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33e2b9c77da26925c5b0fe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摘要: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发展壮大,必须“走出去”。 1996年实施国际化战略,寻踪华为公司国际化的轨迹,它是从一家很小的通信产品代理商发展成今天国内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国内开拓市场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的渐进式策略,它的国际化路径基本上延续了这种策略,首先瞄准的是毗邻深圳的香港,然后是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地区,最后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当然华为的国际化路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但经过一些优秀战略的制定,华为在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华为,国际化,动因,优劣势,战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

华为国际化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另一方面,华为是高科技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数额居全国之首,且其产品生命周期短,为取得投资回报,降低经营风险,华为需要巨大的市场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研发费用。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华为也能获得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学习效应,继而提高效率、销售收入和利润,有利于公司长期的高速发展。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员工的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华为竞争力优势(国际化优势):

华为成功地“走出去”了,并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成功“走下去”,华为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从以往的国际化过程中看出自身优劣势,提高优势,改善劣势。

1、产品性价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中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此外,华为管理灵活,员工高度敬业,能按时甚至超前完成工作任务。华为在国际通信运营商中已树立一个性价比高、快速响应的形象。

2、客户导向。华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技术策略上华为考虑的唯一因素就是客户需求,反对技术人员闭门造车,鼓励员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了避免研发人员只追求技术先进而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华为硬性规定每年必须有5%的研发人员转做市场。此外,华为的“保姆式”服务也是其客户导向的体现。 3、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土狼”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不管员工职位多高,只要达不到绩效都会被撤职,这给华为各层领导很大压力和动力,所以他们都十分努力地工作,执行力非常强。

华为国际化遇到的问题:

1、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设备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2、研发基础环节薄弱。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中,“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标准”,谁占领了研发制高点,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发言权。技术上的跟随战略,虽然减少了巨额投入基础研究会带来的风险,但很难让华为超越国际巨头而成为真正的行业领袖。

3、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在南美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效,在发达国家更是行不通。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发达地区市场拓展问题:一是加大投入,采取类似海尔开拓北美市场的方式,实现制造与研发的本地化;二是与国际著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实力,华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4、文化冲突。很多华为员工对于当地文化不甚了解,语言不通,无法融入本地社会。这在一些宗教国家最为明显,中国人大多无宗教信仰,缺乏与本地人沟通的桥梁。中国员工普遍不善于融入当地社会,而且华为把生活起居安排的比较好,他们也失去了融入本地社会的动力。

华为国际化战略和过程: (一)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华为的成本低,员工士气高昂,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华为先凭借低价优势进入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能规避发达国家准入门槛的种种限制,而且海外大的电信公司难以在发展中国家与华为“血拼”价格。在有效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华为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例如,华为以和谐共进、优势互补为原则,通过与摩托罗拉等成立合资企业,成功地进入美国数据通信市场。而且华为也同NEC、松下、西门子等成功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下一步建立区域性产业联盟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华为国际化过程

华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定了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该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进入香港。1996年,华为与和记电信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这次合作中华为取得了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和记电信在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也促使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第二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重点是市场规模大的俄罗斯和南美地区。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建立了合资公司,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2001年,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2003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1997年华为在巴西建立合资企业,但由于南美地区经济环境持续恶化以及北美电信巨头占据稳定市场地位,直到2003年,华为在南美地区的销售额还不到1亿美元。

第三步:全面拓展其他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在泰国,华为连续获得较大的移动智能网订单。此外,华为在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沙特、南非等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第四步: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在西欧市场,从2001年开始,以10G 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华为的产品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北美市场既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场,也是华为最难攻克的堡垒,华为先依赖低端产品打入市场,然后再进行主流产品的销售。

另外,为配合市场国际化的进展,华为不断推进产品研发的国际化。1999年,成立印度研究所。2000年之后,又在美国、瑞典、俄罗斯建立研究所,通过这些技术前沿的触角,华为引入了国际先进的人才、技术,为总部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支持与服务。

华为的国际化模式的“渐进式”表现为一个发展过程,且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形式。

1、进入国家的选择。从香港-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美这个顺序中可以看出华为基本上是沿着“心理距离”由近到远选择国家的,心理距离指“阻碍或扰乱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制、教育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等”

2、进入模式的选择。从出口到合资再到创立销售、研发机构,随着华为试验性活动的增加和对当前经营活动的掌握,其对国外市场越来越有信心,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华为通过开展国外经营来了解外国市场,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外国市场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华为国际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和反馈过

程。

从对华为国际化优势与劣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华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尚需时日。在未来,良好的服务、当地化的组织策略和快速响应的机制,应该成为华为的核心竞争力。而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制定也是为其开发国际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企业并不缺少国际化的战略,缺少的是对国际化战略的执著,走出去就有机会,但国际市场同样拒绝机会主义,同样拒绝短期行为。走国际化的道路,应该首先成为企业领袖的信仰,应该具有盛田昭夫们当年的勇气、信念和偏持。华为的国际化的成功,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长期秉承“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要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华为在国际化道路的尝试,对那些以国际化为战略的中国公司,是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