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导学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雷雨》导学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34fcc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9

语文④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制人: ? 使用时间:3月

的借口。

小结: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2、分析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明确: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自尊、清醒,是一个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周朴园的几句表白就让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她恨的不够彻底,这体现了她的善良;马上带走四凤,将周签好的支票撕碎,肯定大海不会认周作父亲则表现了她的刚毅、倔强、自尊、清醒。 小结: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 3、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明确: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小结:鲁大海是一个坚定、勇敢、无私有反抗精神却缺乏斗争经验、鲁莽的工人代表。

三、赏析《雷雨》的语言艺术。

(一)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请从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这三个角色中任选一人的语言进行赏析。 例如:鲁大海 可是你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人物的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二)赏析戏剧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潜台词是未曾说出口的心理活动)。 1、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明确: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5

语文④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制人: ? 使用时间:3月

鲁侍萍:什么?(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明确: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3、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点分析。)

明确: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4、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

明确: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5.同学们还能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潜台词吗?试举例分析。

四、归纳主题思想

本课共两场戏,第一场戏主要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家和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二场戏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雷雨》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五、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都是在雷雨之夜前后进行的。《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六、关于破折号的使用。本课使用破折号的句子很多,共有23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且应用我们曾学过的破折号的用法将它们归纳一下:每种用法各举1例。 ★们曾学过的破折号的用法: 1. 解释说明。

2. 话题转移(这种表示转换、跳跃或转折关系的破折号是说话人在说不清或不愿意说的情况下使用的遮掩的方法。如周朴园就用这样的方式回避了许多难以说清的话。)。 3. 声音延长。

6

语文④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制人: ? 使用时间:3月

4. 阻断停顿

明确:

1. 解释说明:“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2. 话题转移:(1)“哦。——老爷没有事了?”

(2)“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3)“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哦,——那用不着了。” (4)“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5)“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6)“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7)“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么?” (8)“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 (9)“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10)“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3. 声音延长:“你——你贵姓 ?”

“哦,你,你,你是——”

“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4. 阻断停顿:(1)“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2)“还有一件——”

(3)“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4)“可是你——”

(5)“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6)“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7)“你现在还——”

【补充资料:】《雷雨》结构的紧凑集中。

1.时间:一个下午 2.地点:周朴园的客厅 3.人物:都集中到周朴园的客厅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勾(ɡōu)当 袖襟(jīn) 手段卑鄙(bǐ) ...B.咀(zǔ)嚼 伺(cì)候 汗水涔涔(cén) ...C.雪茄(qié) 离间(jiàn) 十分惊愕(è) ...D.郁(yù)闷 谛(dì)听 昧(mèi)着良心 ...【答案】 D(A勾:ɡòu,B咀:jǔ,C茄:ji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郁热 烦燥 甜言密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怨愤 颓垣 略见一班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C.弥补 湮没 莫钟一是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贤慧 酝酿 融会贯通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答案】 A(A项中的“烦燥”应为“烦躁”、“甜言密语”应为“甜言蜜语”。B项

7

语文④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制人: ? 使用时间:3月

“略见一班”的“班”应为“斑”。C项“莫钟一是”的“钟”应为“衷”。D项“贤慧”应为“贤惠”)

3.周朴园一听到“萍”字就徐徐立起,连说几个“你”字,这里所流露出的感情是( )

A.惊疑不定 C.惊愕惶恐 【答案】 C

4.下面这段“舞台说明”对剧情起了什么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B.交代当时的天气特征及空气质量之差。

C.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和郁闷不安的情绪。 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作了铺垫。

【答案】 B(舞台说明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情和上下场等,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戏剧主题。) 5.文学常识填空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和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所谓__________就是台词。__________是一种叙述语言,它包括对布景、人物服饰、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的说明。

【答案】 戏剧冲突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5. 学习《雷雨》以后,有何感想?(至少50字)

B.激动万分 D.惊喜万分

★关于本课的其他练习题,请参看语文练习册第9~13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