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表达得体-初升高语文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06讲 表达得体-初升高语文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90556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e

【知识衔接】

————初高中课程解读————

初中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高中课程 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生动”。简明:语言不冗余,无歧义。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连贯: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初中知识回顾———— 考点解读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方法总结

一、说话得体的技巧

所谓表达得体,通俗地说,就是根据需要,合理恰当、自然灵活地选择、运用语言,准确畅达地传送信息。把话说得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对象,把握分寸。与人交谈,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层次、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说话时,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该怎么说,要做到心中有数。

2.适应场合,因境设辞。常言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也就是说,说话要适应不同的场合。一般说来,非正式场合,说话可以亲切、自然一些,而正式场合,说话则要庄重、规范;欢庆的场合,语言可以轻松、愉快,而悲痛的场合,则应该严肃、庄重、哀婉。

3.讲究语体,恰当用语。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一般通俗活泼,书面语体一般庄重典雅。如“拾掇”“嘀咕”具有口语语体的色彩,而“整理”“交谈”则具有书面语体的色彩。

4.善于积累,用好敬辞、谦辞。人际交往中,尤其注重敬辞、谦辞的使用。在口语交际时,我们要记清传统称谓中的谦称和敬称,让表达有分寸。

二、劝说的技巧

1.言之有“机”。劝说要抓住时机,讲究场合。时机不同,场合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劝说者,同样的劝说语,效果也不会相同。如在别人“火气旺”时劝说,就没有等心平气和时劝说有效果。

2.言之有“礼”。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而一旦遭到他人言语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都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会不同程度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特别高明的劝说,恐怕都会无济于事。因此,言之有“礼”是每一个劝说者都要遵守的准则。

3.言之有“方”。劝说时,可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因势利导,一步步接近主题;也可以迂回铺垫,对比映衬。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语言的生硬和过于直白,而且能让听话人明辨是非,更乐意听取建议。

三、从容应“辩”的技巧

1.分析辩词,抓住要害。射箭要射在靶心,同样,辩论只有找准角度,抓住对方要害,反驳才会有力。所谓“要害”,就是对方辩词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如论点中不准确的地方,论据中的虚假之处,论证中不够严密的语言。

2.变化角度,阐明理由。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会差别很大。辩论重在一个“辩”字,“辩”就是“变”,得学会变换角度阐述理由。

3.掌握模式,准确用语。解答论辩题,一般都有固定的语言组织模式,那就是先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陈述理由。答题模式为:“我认为……(亮出观点),因为……(阐述理由)。”在用语上讲究准确,具体表现为用词精当,用语到位,语言不拖沓,思维敏捷,逻辑严密,不给对方留下反驳的余地。

此外,还应掌握一些反驳技巧,如“诱敌深入法”(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出对方辩论中的矛盾点,然后加以攻击)、“借用矛盾法”(借用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对方队员之间的矛盾进行推理,驳斥对方观点),都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四、转述别人的话的方法

1.把握信息的要点。转述,是由听话人把说话人表达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转达给受话人

的一种口语表达技巧。为此,首先要弄清说话人所要强调的信息要点,它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抓住时间、地点以及人称的变化。“转述”也就是传话,但绝不等同于“鹦鹉学舌”,它重在“转”,即转变人称(称呼),转变时间和地点。这就要求,听话者既要理清说话人、听话人、受话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要分清听话的时间、场合与传话的时间、场合有没有变化。

3.表达要简明得体。转述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因此,在表达时,必须注意到说话双方的身份、说话的场合、用语的文明礼貌等因素。就称呼来说,对同学,可以直呼其姓名,而对长辈,则应称为“您”,或在姓氏后面加上“叔叔”“阿姨”“老师”等,以示尊敬。就用语来说,一定要注意词义的轻重、褒贬以及语体色彩等。有的转述题,在字数方面有限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转述题时,要抓住信息要点,简而言之,不能啰唆。

五、推断言外之意的方法

1.融入具体的语境。同样的一句话,由于说话的背景不同,说话人的语调不同,其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听话人要融入具体的语境,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准确把握话语的言外之意。

2.要把握常用的修辞方法。为了传达言外之意,说话者常常会使用一些修辞,如双关、比喻、反语等。把握这类语句的含义,就要根据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进行揣测。

3.化婉言为直言。日常生活中,有时限于场合、氛围等因素,说话人常常采用婉言来传达信息。婉言就是不愿意(或不便)直接说明而采用相应的词汇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意思的方法。

————高中知识链接————

考点解读

语言得体主要考查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和语体得体,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近几年高考,该考点多与“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辨析并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题型有独立辨析形式,也有文段阅读形式。2017年、2018年高考课标卷在此考点单独命题。

方法总结

得体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①根据目的差异调整语言; ②根据对象差异调整语言; ③根据场合差异调整语言; ④根据表达方式调整语言。

答题技巧 掌握答题技巧: (1)看场合

用语包括说话、写文章、书写标语等。一般来说,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

(2)看对象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还应注意应用谦称、敬称和习惯用语。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谦称只能用于自己。有人将常见的谦称和敬称概括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家父”“家母”“家兄”;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舍弟”“舍妹”;称对方的亲属,多用“令”字冠首,如“令尊”“令郎”等。习惯用语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3)看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要达到说话的目的,就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式。

(4)看语体

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

【经典题型】

初中经典题型

1.【2018届北京三十五中九年级上期中】养心殿旁的乾清宫里有一幅乾隆皇帝手书的对联,意思是对别人能够宽厚仁慈,广泛地建立起使国家中正的法则;要全心全意专注在治理国家上,道德品质的修养由他人和自身共同累积。

克宽克 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 于厥躬

请根据意思,依次补写出上下联中欠缺的两个字:_____、_____

【答案】(1).仁 (2).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