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心理分析与预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职务犯罪心理分析与预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97f23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7

职务犯罪心理分析与预防

摘 要:预防职务犯罪,越来越成为明智的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公职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侧重于从心理方面对职务犯罪进行浅析,找出职务犯罪的根源,从而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职务犯罪;特征;预防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278-02

当前中国公职人员贪污、受贿、挪用、私分公款、职务侵占等经济犯罪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从其犯罪心理方面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及时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公职人员的经济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职人员。他们掌握着国家或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及大众所赋予的权力,由于这种权力易使权力拥有者心理上无视法律,无视大众想以权谋私心理的产生,而引起职务犯罪的发生。从总体上看,

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1.该罪由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职的人员构成。

2.绝大多数职务犯罪由故意构成,也有个别(少数)的职务犯罪由过失构成,还有的职务犯罪既可由故意又可由过失构成。

3.职务犯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滥用职权实施的犯罪;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或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而造成对国家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务活动管理职能的侵犯。

二、环境因素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产生的心理影响 环境是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作为具有一定职权的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同样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关。特别是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公职人员心理素质的发展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是诱发其职务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客观因素。环境因素对公职人员犯罪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贪婪心理。职务犯罪行为人代表国家行使一定的社会管理职权,接触的是更多的社会财富,其思想往往发生偏移,

也就开始不再满足于解决生活困难,而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和精神需要,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贪婪成性,经不住诱惑,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公然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直接手段,同时,这种寻求“黑色收入”活动的一次次成功,也会助长职务犯罪行为人重复实施犯罪行为的欲望,强化其实现更大经济利益的贪婪心理。

2.交换心理。职业本身是实现个人理想、追求个人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最原始的着眼点应该是一种谋生手段,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都有希望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和工作获得相应报酬,同时也实现个人诉求。职务犯罪行为人往往掌握一定社会管理职权,与拥有的巨额财富的管理、服务对象相比,自己的收入比较微薄,使得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去交换物质利益有了思想基础,从而利用政治权力实现经济利益,并实现所谓的“双方共赢”,在他们看来,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就走上了职务犯罪的不归路。

3.交易心理。部分人为别人办了事,帮了忙,内心总希望“投桃报李”,这种人利令智昏,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他们眼里,权力不过是一种待价而沽的特殊商品。在这种交易心理驱使下,他们把职责范围内应该承办的事情与按“劳”取“酬”划等号,不送礼不办事,

甚至伸手索要所谓的辛苦费、好处费。就像受贿罪的法条规定一样,从“被动受贿”到“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到“主动索取请托人财物”的心理变化,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欲望刺激下的职务犯罪的深层原因。

4.侥幸心理。绝大多数职务犯罪的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隐蔽性强,不会被司法机关发现。那些身处高位的领导人更加有恃无恐,不仅不怕受到追究,甚至认为自己位高权重,事发不会也不敢追究自己的责任。大量的人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冒险投机,进行钱权交易。

5.骄纵心理。职务犯罪行为人肆无忌惮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根本屏障,就在于手中的权力。职务犯罪行为人所拥有的权力,不论大小,都会聚集着与之相关联的相当丰富的“资源”,职务犯罪行为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并不影响这些“资源”聚拢在他的身边,“他们的有所作为或无所作为,都对其他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职务犯罪行为人周围的这种“权利环境”让他无时不刻受到巨大的诱惑,而这些本来就“方便使用”的“资源”,使职务犯罪行为人更加放松自己肆无忌惮地使用,最终在职务犯罪的道路上不能回头。 三、职务犯罪心理预防

1.积极开展职务犯罪心理预测。职务犯罪心理预测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