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9d5c61f524ccbff0218449

14.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 。

15.文中表达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的语句是: , ; , 。

16.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 , , , 。

17.赤壁的清风明月,让作者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于是作者写到: , ; , , , , , 。

18.写客人聆听苏子一席话后,由“悲”转“喜”,表现主客酣畅宴饮情景的语句是:“ , 。”

1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

20.写作者与友人在一只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2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 22.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23.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语句是: , 。 24.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然微小但也不能据为己有的句子是: , 。 25.作者用想象的手法描写自己与仙子和月亮相处的句子是: , 。 26.写作者在长江边,与客人像樵夫渔父一样生活闲适、心境宁静、别无所求的句子是: , 。

2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 ,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 ,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 ?”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8.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 , 。

29.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的句子是: , 。 30.写清风明月为吾耳目享用的句子是: , 。

31.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 。 32.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 ”。 33.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tí)米,苏轼则说“ ”。

34.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 35.诗人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 , 。 36.写出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气势的句子是: , 。

5

37.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 ; , 。

38.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语句是: , 。

39.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 40.写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语句是: , 。

41.(2015年重庆高考样卷)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朗诵《诗经·陈风·月出》的两句诗是: “ , 。”

(四)▲《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 ,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抒情主人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摘的芙蓉因为“道阻且长”而难以送出的诗句是 ?

3.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 。

4.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5.“ ,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6.“ ? ”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7.“ , ”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 8.“ , ”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

(五)▲短歌行(曹操)

1.用设问与比喻的手法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 ? , 。 2.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 , 。 3.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 。

4.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来抒写诗人求才若渴的句子是: , 。 , 。

5.引用《诗经?小雅?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是: , 。 , 。

6.借自然现象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 , 。 7.描写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 。 , 。

8.诗人用情景交融与比喻的手法勾画出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的场景的句子是: , 。 , ?其中“ , ”这两句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过。

9.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 , 。

10.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 , 。

6

1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曹操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于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 , ?

1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13.“ , ? , 。”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并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

14.“ , 。 , ?”以乌鹊择木而栖来比喻贤才在歧路徘徊,表达作者对他们前途命运的关切。

15.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 , 。 , 。

(六)▲《归园田居》(陶渊明)

1.“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起统摄全篇的作用,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对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诗句是: , 。 3.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 。 4.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而是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的句子是: , 。 5.用数量词静态描写自己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屋数量的多少的诗句是: , 。 6.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 , 。

7.“ , 。 , ”四句用视听结合和以动衬静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村落中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8.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时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两句是: , 。

9.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10.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11.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12.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 。 1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这画面的诗句是: , 。 , 。 , 。 , 。 15.动态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景的诗句是: , 。 16.以鸡鸣狗吠声衬托山村静谧的诗句是: , 。 17.表现无官一身轻悠闲自在的诗句是: , 。

7

(七)▲《兰亭集序》(王羲之)

1.记述兰亭集会的时间是“ , , ”,地点是“ ”,事由是“ ”。

2.写兰亭集会盛况的两句是“ ,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3.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四句是: , , , 。 4.写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 酒赋诗的句子是: , , , ,

5.表现兰亭集会那天气候宜人的两句是: , 。 6.作者认为兰亭集会“信可乐也”,是因为在这里可以: , , , 。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8.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静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 , ”,“躁”指“ , ”。 9.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 10.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11.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 。 12.作者用“ , , ”表达对欢乐时光常常短暂的喟叹。 1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14.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 。 15.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 , 。 16.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 , , 。

1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18.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 , ”,人生是短暂的;“ , ,死亡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长生不老,并引用《庄子·德充符》中的“ ”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批评了当时士大夫们在生死问题上所崇尚的虚无倾向,他说:“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