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一训练3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一训练3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adbe44a8956bec0975e35e

课题 导学案类型 教学目标 廊坊八中高二年级历史一轮复习科导学案 考点三 训练案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测试,巩固所学知识,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答是( ) A.强干弱枝 B.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D.守内虚外 13. 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御史台 教学内容(含时间设计) 廊坊八中历史一轮复习集训——基础篇 1. 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刺史制度 B.郡国并行制 C.察举制D三公九卿制 2.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C.西藏、四川D岭北 .3元朝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 A江苏、浙行B湖北、湖南C河北、山西、山东D甘肃 4.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5.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唐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有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B.科举制不可能令人神经麻木,因而观点有误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帖子的主要问题是八股取士的时间有错误 6.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7.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8. 云南省作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最早开始于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 9. 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八股取士制 10.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设御史大夫 11. 右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示意图。这一时期管 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行中书省 12.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其中汉武帝和宋太祖的

14.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15.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A.西汉的郡国制 B.唐朝的都护府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16.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17. 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 A、监察权 B、行政权 C、军权 D、财权 18. 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9.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0. 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A、州-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省-道-府-县 廊坊八中历史一轮复习集训——提高篇 1. 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 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③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④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 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 B.设三衙统领军队 C.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D.设三司管理财政 4. 右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明代

5.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呈“强干弱枝”的特征,而导致“外寇凭陵

时而莫御,虽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

A.西汉七国之乱 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 D.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6.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7. 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 在中国某个朝代中,皇帝颁下诏书,一个官员反对这个命令,并在诏书上写下他的看法.其他官员赶忙劝阻,认为这是对皇帝不敬,但这位官员表示这是法律赋予他的职责.皇帝知道此事后,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嘉许他能防范诏剌可能发生的错误。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何时?

A.两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9.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10.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中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1. 《宋史》记载:“会元昊请臣,朝廷亦以厌兵,屈意抚纳”。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 ①重开边境贸易 ②割让幽云十六州 ③约为兄弟之国 ④封元昊为夏国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

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

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13.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 )A.三司使 B.节度使C.通判 D.转运使

14.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 科目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16. 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里的“它”指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7.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18.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 C.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D.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19. 科举考试到中唐时,要考判案的能力。自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自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何较高 B.自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C.自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D.自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其中“品”主要是指( )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 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 21. 四川省成都二十中2011-2012学年月考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

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请回答:

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分) ②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分)

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主管什么的官职?廷尉又是主管什么的官职?(2分) 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

⑤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矣!” ——出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学生小组合作查对(约10分钟) 教师安排小组内查对和展示活动。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答案(约10分钟) 材料四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改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唐、宋、明四朝的官制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该措施的目的?(2分)

(3)根据以上材料,明朝制度同汉、宋相比有何不同?(2分)这种演变反映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

(4)简述汉、宋、明三朝措施的起到的共同进步作用。(3分)

【答案】

①协助皇帝,处理政事;(2分)

②a、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1分)b、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1分) C、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 ③a、主管军事(1分)b、主管司法(1分) ④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1分)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1分)

⑤a、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1分)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1分) 【答案】

(1)汉朝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唐朝重视选贤任能,北宋和明朝削弱地方官的职权。(3分) (2)巩固封建统治。(2分) (3)增设特务机构。(2分)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渐趋衰落。(2分)

(4)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3分)

1.各小组讨论答案,提出问题。 2.各组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学生分小组互相解答、质疑、评议 教师评价(约10分钟)

1.最后给各组评定得分并公布。 1.提出问题有价值者给分。 2.回答问题答对者给分。 3.质疑纠错有效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