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修改稿)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一章(修改稿)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bee267581b6bd97f19eac7

第二节 建国后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人纲)经过了几次比较大的变迁,这个时期颁布且较重要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共有六套十八种:

次序 颁布年份 1 2 1956 1963 1978 1980 3 1986 1990 1991 1988 1992 5 1994 1996 2000 2000 2001 6 2003 2011 名称 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备注 建国以来最严谨、最详尽的大纲,1958年停用 1966年停用 第一个正式本 对前者的修订 对前者的补充 1990年起在全国少数学校试验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对前者的修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对前者的修订 对前者的调整 与初中衔接 对1992年的修订 对1996年的修订 新课程标准 与前者配套 对2001年的修订

(一)分科性质的语文教学大纲

上个世纪50年代初,语文教育界认为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学,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1956年,受苏联教育经验的影响,教育部主持编订了中学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如上表),这是建国后颁布实施的第一套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的结构包括“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分,“说明”部分包含的内容有: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任务、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内容、初级中学汉语教材的编排系统、初级中学汉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在“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任务”部分指出了中学汉语教学的目的:“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是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重要

任务。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规律,掌握足够的词汇,学会标准的发音,养成正确地写字和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习惯,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应该结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汉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和雄伟有力,从而使学生热爱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它的伟大的汉族人民。汉语教学应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语言学说来进行。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方面,汉语教学应该通过自己的具体内容担负一定的任务。”在“教学大纲”部分具体说明了各学期的学习内容。

《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的结构也包括“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分,“说明”部分包含的内容有:初级中学文学的教学任务、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初级中学文学教学法。在“初级中学文学的教学任务”指出了中学文学教学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讲授某些必要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里,丰富语言知识,并学习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明确地衷达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能养成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恨,就能扩大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爱护公共财物和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品德,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学的感情;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明辨是非、善恶观念和热烈的爱僧感情。”在“教学大纲”部分明确了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及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另外,还有初中各年级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以及补充说明。

总的来说,这套大纲“按文学史和汉语知识的体系进行直线式排列,在编排上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其中的汉语知识体系影响我国语文教学达20多年。它结束了建国初期我国语文教学中无序、无计划的混乱局面,纠正了重道轻文的偏向,改变了我国语文自设科以来汉语、文学混教互扰的情况,初步建立了语文学科内部比较完整的汉语学科和文学学科体系,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严整性和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为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这套大纲中规定

的教学内容过多、难度过大,过分拘泥于学科体系的建立,造成知识教学脱离实际,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因此,这套大纲仅施行了三个学期便终止,1958年3月,中央宣传部宣布汉语、文学仍合并为语文。

(二)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

1958年下半年,语文教学受到“大跃进”的影响,在没有语文教学大纲指导的情况卜,片面强调语文教育与政治的结合,进行空头政治的说教,忽视甚至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引起社会的不满。1959年,教育部在语文界广泛开展语文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和文道关系的大讨论。

1963年,在大讨论的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其结构包括语文的重要性和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选材标准、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大纲”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铎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在小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继续认识生字,掌握较丰富的词汇,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上掌握现代语文。作文能够段落分明,语意清晰,用词适当,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字写得端正,不写错别字;并且为获得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高中阶段,使学生继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现代语文,作文能够思路畅达,文理通顺,用词确切;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一个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它总结了“大跃进”式教育“大革命”的教训,吸取大讨论的积极成果,正确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指出了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的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明确了写作训练的序列,“初中阶段要求能写记叙文、应用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高中阶段要求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应用文和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此外,它还强调了对课文的安排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难易适当。“课文的深浅难易,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既不宜过深过难,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宜过浅过易,落后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这份大纲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颁布后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可惜的是,此大纲仅仅施行了三年,1966年“文革”开始便被迫停止。

“文革”十年,学校停课闹革命,没有语文教学大纲产生,也没有统一的语

文教材,由各地按照当时的思想政治路线自行编写,使得语文教学质量大倒退。

1978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第一版),有四个主要部分构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的内容和编制、作文教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另外还有两个附录。对中学语文教学目的表述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无产阶级感情,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在读写能力上得到提高,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风。”对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要求的表述是:“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和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要点;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会使用一般的工具书。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鲜一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句流畅。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说普通话;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

这是又一个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这份大纲与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在结构、编排体系方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语文知识采取了纵的排列方法,自成体系。它吸收了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长处,并融入了外国教育教学成果,重新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进一步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并提出在培养语文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

(三)不断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

1978年版语文教学大纲经1980年修订后印行第二版,1986年和1990年又先后作了较大的修订。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四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