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上海崇明岛海永项目 邵秋晨1451012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滨海旅游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上海崇明岛海永项目 邵秋晨1451012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c1b74855270722182ef721

求。

在此背景之下,以各类型产业为发展依托的休闲农业生态园如雨后春夢般在全国各地兴起,现已建成或正在开发建设的农业园区种类丰富、内容各异。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许多农业生态园建设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合理的规划布局,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此外,由于我国休闲农业刚刚起步,关于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生态园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因此,对休闲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1.2研究意义

观光农业由单一的旅游向生态休闲体验发展,使得探索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与实践的理论研究不仅对发展我国观光农业、规划建设农业观光园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开拓农业新功能,发展现代农业也具有参考意义。

项目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1小时旅游度假圈内,位于长三角的优势环境中,其旅游业的发展将为长三角地带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体验,也将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滨海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1.2农业观光园概述

观光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它是“农业”和“旅游”两方面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因而具有两方面的特征。它以开发农业资源为前提,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与旅游相结合,融合农业生产、展示、经营、旅游观光、休闲活动于一体,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传统旅游业。对农业而言,它与农业联系在一起,是旅游活动向农业领域的拓展,丰富扩大了旅游活动的内容、范围。[2]

1.2.1 观光农业兴起原因

1.2.1.1 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现代农业贯穿了第一第二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如农业观光旅游)。当农业和观光相结合后,能够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 1.2.1.2 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农业也正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效益的方向发展,两者的有机结合,开辟了农业的多方面价值,也促进了旅游农业的发展,同时拓展了两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1.2.1.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在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出游成为人们调节压力舒缓身心的主要手段。 1.2.1.4 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

公路、高速公路的普及大大加强了农业观光园区的可达性,进而提高了游憩活动的流动性,同时现代媒体业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扩大了农业观光的影响力。 1.2.2 观光农业特点 1.2.2.1 产业的复合性

观光农业以农业资源的开发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同时结合旅游的经营手段,具有农业和旅游也的双重产业属性。形成了具有“农游合一”的观光农业。

1.2.2.2 景观的多样性

观光农业融合了农业和旅游业资源,呈现出多样的景观特色。有山川河流的自然景观,有农田农林的乡土景观,有农业生产的设施景观,有民俗民风的人文景观等。[3] 1.2.2.3 游憩的丰富性

5

园区为游客提供多样丰富的活动,有以欣赏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的观光类活动,有强调游客亲身参与的体验类活动;有以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为主的娱乐类活动;有起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类活动;有休闲、住宿的度假类活动等。[4] 1.2.2.4 内容的多样性

观光农业的类型多样。观光农业园让游客自己亲手摘果、摘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生活乐趣;民俗农庄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和当地文化民俗,让游客自然的接触,认识和体验农村生活;科普教育农园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使其成为学生体验书本知识的场所。

1.2.2.5 管理的全局性

观光农业虽广泛依托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资源,仍以农、林、牧、副、渔这个大农业为基础。[5]观光农业主体资源易遭破坏,因而观光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的双重性、游客参与形式的多样性要求管理者必须从整体上对资源和游客行为进行高度关注。 1.3 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众多。但由于人口问题,农业生产还是以解决人口温饱问题为主,故观光农业的起步较晚,相比较之下,我们台湾的观光农业的发展较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3.1 台湾地区发展概况

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观光农业,至今,台湾的休闲农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台湾省的观光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观光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6]

台湾的观光农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等。台湾观光农业的特点是观光与产品选购结合,进行农产品的展销活动;观光与农业科普相结合,开展各种知识性宣传;观光与娱乐相结合,利用节假日在园内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吸引游客。[7]观光农业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观光农园的管理体制已相当健全。另外,文化因素的渗透也在不断提升观光农业的层次和水平。 1.3.2 大陆地区发展概况

大陆地区的观光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休闲农业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在发展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从休闲功能上看,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从经营规模上看,由一家一户一园的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散发展转变;从经营主体上看,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个省市的观光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市依托大城市人口多、郊区农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全市农业观光园区1332个,经营形式包括观光果园、观光农园、观光养殖园和综合性的观光休闲度假村;上海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100多个,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六条特色线路;深圳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采摘园,开创了中国观光农业的先河。[8]

1.3.3 国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观光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欧洲,农业旅游被称为“乡村旅游”,人们到乡村旅游度假非常普及,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为农庄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目前欧洲的农业的农业旅游,已经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的成熟期,并走上

6

了规范化发展轨道。

德国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很早,目前德国市民农园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田园之乐的机会。德国的观光农业还体现在德国的村庄建设上,德国的乡村在建设和规划上最大的特点是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与民族民俗传统的统一,使自然风光与民族传统具有极大的亲和性。

法国的农业在世界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很多的农场,在农场经营上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法国旅游局将鼓励更多法国旅游目的地来中国促销自己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带给他们更好的旅游体验。

美国观光农业的最主要形式是度假农庄和观光牧场。在美国,观光农业被认为是“乡村和城市交流的一座桥梁”,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农业旅游园区分官办和私营。官办的农业旅游园最早出现在国家公园。目前,美国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是耕种社区或者市民农园。

1.4 旅游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

1.4.1 规划原则

1.4.1 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

规划以不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将观光农业园建设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9]

1.4.1.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运用生态学理论,充分结合现状,合理运用各种景观要素,对环境进行保护、恢复与整治,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0]通过农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促进园区生态农业生产,通过景观生态学研究农业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促进整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11]

1.4.1.3 以农业为核心的规划布局

旅游农业综合体脱离不了农业基础,规划的关键是在把握好整个园区布局的前提下,以农业为核心规划布局。[12]根据不同的园区的类型,结合功能,合理布局各个景观分区等。采用农业高新技术,建立快递、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13] 1.4.1.4 突出产业特色

无论是偏重生产产业还是偏重旅游观光产业的园区,景观规划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景观规划,规划时要突出产业特色,同时体现农业内涵,充分表现农业特征,有侧重的合理分区,满足生产和观光的不同需求。[14]

1.4.2 景观规划定位

理想的旅游农业综合体的景观规划应该能为园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具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分区布局,整合利用各类景观资源,突出观光园的景观特色和产业特色。[15]

景观规划的定位受到区位条件、环境资源条件、客源市场、产业内容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景观规划的定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农业观光园的产业内容,是偏重生产还是偏重旅游观光。[16]

以旅游观光为主的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时重点考虑如何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创造优美的景观,丰富的活动,鲜明的特色,以旅游观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4.3 分区规划

旅游农业综合体的分区规划应该是建立在充分分析现状,整合利用场地内的各类资源、合理开发各类资源的景观功能,满足生产、观光等需求的基础上。每种类型的景观都具有多样的景观功能,并且相互之间有一定交集。[17]同一种景观类型,会产生不同的

7

活动类型;而同一种活动类型,会包含不同的景观类型。

旅游农业综合体的分区没有固定统一的分类模式,不同的园区由于发展定位,资源类型等不同会有不同的分区类型。但是,就其本质来看,农业观光园的分区遵循观光农业的特性主要有四大类型组成:景观观赏类,生产示范类,休闲娱乐类,服务管理类,每类下面包含更多的分区小类。[18]

2 规划设计说明

2.1 项目背景

2.1.1 区域概况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2.1.2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上海市崇明岛崇北区,属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海永乡。项目整体占地面积为约1000亩。现状基本以农田为主,整体地势比较平坦,完整地保存了恬静古朴的自然风貌、江南水乡风情和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2.1.3 区域旅游资源分析

崇明特产:形成了河蟹、优质大米、特色蔬菜、白山羊、林果花五大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打响了崇明毛老蟹、崇明老白酒、崇明白山羊、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水仙等一系列崇明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水土资源:崇明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被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理想之地。

旅游节庆:森林旅游节:每年9月份举行,由森林交响音乐会、芦稷节、米酒节、蟋蟀节、丰收节等系列活动组成。

人文资源: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园,千姿百态的城桥镇澹园;还有金鳌山、寿安寺、孔庙、唐一岑暮、明潭、郑成功血战清兵的古战场等遗址等。

自然资源: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2.2 总体规划构架

2.2.1 规划原则

市场导向,特色创新。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以人为本,休闲体验。 科技先导,推广示范。 科学合理,持续发展。

2.2.2 规划理念

稻鳖促新农,海岛迎佳客,玫香沁心脾,返璞归田园,生态邂艺术。

2.2.3 规划定位

旅游农业综合体,是集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生产、农业体验、文化展示、技术示范与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示范观光园,是高科技农业和旅游农业相结合的典范。 2.2.4 规划结构

“一核、一环、两轴、三心、八区、多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