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卷1文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1年全国卷1文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1d5ff0ed630b1c58eeb5d1

滑坡的形成原理结合图中的信息分析黄土的性质(节理发育、疏松),地形(起伏较大),人工建筑(边坡),及夏季暴雨等方面逐一描述。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 44.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该区域在湿地数量、总面积及比率等各方面都呈下降趋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从湿地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减弱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答出4项或以上即可) 历史部分 24.解析:C 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A、D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而B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25.解析:D 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意在考查读图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货币的使用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状况。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不具备保值价值,只有在经济稳定的情况才能作为一种流通交换的符号使用,在动荡不稳的时期,纸币的使用会受阻。因此从图中我们获得正确信息是D.ABC在图中不能获取该信息。 26.解析:C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27.解析:B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唤醒、说明、?? , 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损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A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D与当时雅典的史实不符。 28.解析:D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运动。从材料信息看,文告是要鼓励农民参与革命,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AC 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建立工农革命联盟。 29. 解析:A 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2000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使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A正确。 30. 解析:A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公车上书时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的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而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下各阶层

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看出导致二者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BCD虽然也是影响因素但不占主要地位。 31.解析:B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32. 解析:D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解答本题关键是注意图中文字信息与图片自身信息的结合:直接投资在图中体现在世界各地,并通过此把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D正确。ABC单纯从本图片中不能获取该信息。 33. 解析:A 本题考查八字方针。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由此看出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恢复经济。BC 表述与史实不符,D在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 34. 解析:C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题干中规定来看,它强调的是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的浮动比率,重在调动企业发展效益;再结合所学知识颁布该规定的背景是当时公有制体制下企业效益低下,因此选C.ABD的观点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 35. 解析:B 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40.解析:本题考查人才选拔。第(1)问考查秦—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从材料中一次归结,不要漏掉内容。原因要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注意从材料中归结出清末对德才的看法,然后综合前面的德才观进行评价。 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10分) 41.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

16页(共22页)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5.解析:本题考查盟旗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难看出:旗、盟是政府管理制度、部落是自发的社会组织。第(2)问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政治面貌的变化、加强政府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 答案:(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5分)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10分) 46.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和近代民权的实施情况。第(1)问根据所学和材料不难找出其相同点:反专制、人民主权、权力制衡。不同之处从材料中体现较为明显:三权分立----五权分立;间接民权----直接民权,分期进行。第(2)问要分析出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和目的、国民政府训政的实质。 答案:(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4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47.解析:本题考查二战。意在考查读图、运用知识能力。第(1)问要对地理位置和二战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才能作答。实质是对二战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分占波兰的考查。第(2)问一是要分析边界变动的原因,而是要看到其中的强权政治色彩。 答案: (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 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7分)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8分) 48.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观点评价。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综和运用能力。第(1)问态度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不难看出:革命前全盘肯定、革命后全盘否定。评价时注意对每种态度既要看到其积极之处,又要看到其局限。第(2)问要从辛亥革命后社会的变化、民族危机、及思想解放运动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8分) (2)

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7分) 附历史试题分析 第24题,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得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以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为题干,要求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从题干中的“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目的来看,显然是为了说明早在先秦时,中国就有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对秦汉统一有重要影响,从题意理解和选项来看C正确。 第25题,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本题考查考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提供的是“南北朝时期”,从选项看,A项错误,因为南北朝时经济重心还在北方,尽管长江流域(南方)的经济有所发展,但还没有超 第17页(共22页) 过北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宋朝以后的事。B项所说的西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但不能说速度最快。C项表明的黄河流域的丝织业在南北朝时期并没有江南和四川地区发展快,南北朝时丝织业发展最著名的地区是江东有“八辈之蚕”之称和蜀锦。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长江流域相对稳定,因而D项更符合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所以D项正确。 第26题,本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解析材料,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黄宗羲这位思想家的主张为题干,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并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作出判断,题干提供了“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的信息,考生应通过调动有关黄宗羲思想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的反对君主的精神很明显就是提倡民意,即与“天下为公”接近,因而C项正确。A项是顾炎武的思想。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D项是孟子的思想。 第27题,本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苏格拉底的申辩词为题干,要求考生准确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判定正确项,题干提供的有效信息主要是“杀死了像我这样的人——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的人,”这其实就是说扼杀我的思想比杀死我的身体造成的损失更大,意即“思想自由”比身体更重要,很明显就是“捍卫思想自由”,因而B项正确。 第28题,本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阅读和理解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巴黎公社发布的文告为题干,要求考生准确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判定正确项,题干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巴黎公社“愿意把土地分给农民”,巴黎公社之所以这样做,意图当然是希望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因而D项正确。从巴黎公社的有关知识来看,巴黎公社的革命是一个城市的革命,被围在一个城市中,与农民断绝了联系,因而A项中的号召农民起义是不可能的。巴黎公社革命时工农联盟尚未建立,谈不上进一步巩固,显然不准确。C项与题干不符,因为题干中“土地给农民、工具给工人”就带有私有性。 第29题,本试题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的立意是揭示洪秀全信仰的变化及其深层

原因,考生只需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期所面临的局势,不难得出任何信仰、主义都是要为政权服务的,当局势变化,信仰也会随之变化,因而A项正确。 第30题,本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综合分析与理解能力,要分析“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的规模与影响之所以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甲午战争后,经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等使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人民思想解放及其民众的觉醒,因而正确选项是A。 第31题,本试题考查考生解析材料、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清政府和地方官员对列强的态度为题干,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理解材料的基础是作出判断。清末仍然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题干中的“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意味着外国势力在分割清朝中央的权力,因而B项正确。题干中表明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意味着列强在华势力是扩大了而不是遏制了,因而A项是错误的。题干中“两不相扰”,说明“地方实力派”与列强不是一伙的,因而“地方实力派”并没有成为列强代理人,因而C项错误。题干中表明的地方势力(两江、湖广总督)是代表中央代表朝廷来督抚地方的,不存在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因而D项是错误的。 第32题,提供的是一幅世界投资的示意图,考查考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解读材料的能力,从图例说明来看,该示意图的核心内容是“投资问题”,也就是“资本流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金融资本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可以得出正确答案D 第33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事实理解能力,本题以“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文件规定”为题干,题干中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1962年”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从时间上看“1962年”是农村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有效成绩的一年,从内容上看,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意味着纠正“大而全小而全”的人民公社体制,因而这一规定是为了纠正农业中的错误,显然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因而A正确。题干中表明“人民公社”依然存在,所以不能说是“消除?左倾?的错误”,因而C错误。B、D很明显是错误的。 第34题,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的比率关系。从题干可知的有效信息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也就是经济效益增长了,工资也随之增长。意味着国务院的通知规定的目的是想借提高工资来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因而C正确。 第35题,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有效信息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本题的知识点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三位科学家,首先要回忆三位科学家的成就,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及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不可能用实验来验证的,因而A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没有推动技术的突破,也没有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因而C、D项错误。而这三者的科学理论都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

界的认识,因而B项正确。 第40题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中国选官制度为切入点,通过将中国古代秦至唐选拔官员的材料解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并进行概括分析,要求考生在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分析其原因。本考题对考生要求很高,既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言阅读能力,也要有高度概括问题的能力,更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1题单独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第41题“西方崛起的评论题”单独成题,只有一问共12分。一是要求学生史论结合进行评述。二是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观点进行评述,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施展个人才华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三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些教材或者权威性著作的观点。试题难度较大,材料虽然有一些观点,但要学生史论结合,阐述理由则并非易事。这道开放性试题是今年文综历史试题的最大亮点。这与新课程所提供的理念相符——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选考部分试题:第45题考的是部落联盟与明末清初满洲旗、盟的变化。第46题比较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的宪政思想。第47题考查二战后的欧洲版图,评述二战后波兰东西部界限的确立。第48题评述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这些试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史论结合,阐述理由,尤其是第47题“战争与和平”题,只有一幅二战后波兰简易图,没有其他的文字表述内容,却要求考生说明图中两条界线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评述二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的确定情况。这些试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拘泥于任何一个教材版本,充分利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材料,在生动活泼的新情景中引导考生获取、解读信息,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 政治部分 12.【命题立意】本题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考查考生的商品价格知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考试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联系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可分三步:首先,根据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计算出2010年价值总量,即132元×10万件=1320(万元);其次,根据2110年单位产品价值量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计算出2011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即132÷(1+20%)=110(元)。再根据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和2010年商品数量,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产品数量,即10(万件)×(1+10%)=11(万件);最后,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价值总量,即110元×11(万件)=1210(万元) 【参考答案】C 【知识分布】《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13.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企业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产品为背景,考查考生的企业经营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第19页(共22页) 【解题思路】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多种,品牌竞争是重要优势之一。由

于一些出口产品是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利润的绝大多数为品牌所有者所有,我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这说明,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对中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A正确,BD说法本身错误,C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A 【知识分布】《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14.【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对食品月饼的消费为背景,考查考生的消费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消费可以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这说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起来,特别是出现了多样化的月饼消费。这种多样化的月饼消费,必然促进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A说法本身错误,C正确,BD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 【知识分布】《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5.【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考生的科学发展观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出正确判断,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解题思路】 我国把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答案为D,信息技术产业不是基础产业,B说法本身错误,AC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知识分布】《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6.【命题立意】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修改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的民主政治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解读和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且这种平等不受职业、民族等限制。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按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有利于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落到实处,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D答案正确,AC说法本身错误,B答案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知识分布】《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7.【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考查考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政治知识,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通过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也是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的体现。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本身错误。 【参考答案】B 【知识分布】《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利力机关”。 18.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为背景,考查考生的政党知识, 第20页(共22

页) 着重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政治知识,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①③正确,②说法本身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B 【知识分布】《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9.【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公司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入题,考查考生唯物辩证法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材料所给出的“深入研究”、“材质特性”、“板材”、“经济效益”、“商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公司能够根据“秸秆”和“效益”的固有联系,通过“另辟蹊径”突破了事物的现象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①②正确,③④说法本身错误。 【参考答案】A 【知识分布】《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0.【命题立意】 本题旨在通过对历史学家观点的合理性分析,考查考生的认识论知识,着重考查考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哲学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故③④正确,①说法本身错误,②不是合理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D 【知识分布】《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1.【命题立意】 本题以漫画入题,新颖独特,考查考生的认识论知识,着重考查考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哲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于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没有认识到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不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误。②④正确,①③说法本身错误。 【参考答案】C 【知识分布】《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2.【命题立意】 本题以医学临床实践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唯物论知识,着重考查考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说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人脑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胜生理基础。如果没有人脑或者该区域出现故障,人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正常进行。③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