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8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8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2bee5751e79b896902262e

3.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 4.SAC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成因有何不同?

七、论述题:(13分)

经济学家在解释利息时是如何说明为什么要给资本支付利息以及为什么资本可以带来利息的?

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A 2. C 3. C 4.A 5. A 6. C 7. B 8.A 9. B 10.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ABC 2. ABC 3. BC 4. AC 5.ABC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实证经济学就是一门试图超越一切社会伦理观念和价值标准的干扰,纯粹以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客观结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回答的问题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检验性。

3.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4.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成本递减行业是指行业的产量增加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价格下降。

四、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五、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1.解:根据弹性的计算公式:

Ed = △Q/Q÷△P / P 故:△P / P = △Q/Q÷Ed 当Ed = 0.8时,△P / P = 20%÷0.8 = 25% 当Ed = 1.4时,△P / P = 20%÷1.4 =14.3%

因此,该国从1973年起石油价格的上涨幅度在14.3%~25%之间。

2.答:(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根据题意,当产量为6单位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2)在产量小于6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表明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在产量大于6时,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这对该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只有生产6单位产量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企业就不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答(1) 总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 (2)“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3)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4)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

2.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对消费者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3.答: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也不会在资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4.答:SAC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率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但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

际递减规律的作用,SAC曲线必将上升。LAC呈U型是由于规模经济或不经济。产出水平处于LAC递减阶段,对应着规模报酬递增,企业在长期内资源利用不足,若扩大生产规模,LAC会递减。若产出大于LAC的最低点,对应着规模报酬递减,企业规模被过度利用。 七、论述题:(13分)

答:(1)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2) 为什么对资本应该支付利息,他们认为,人们具有一种时间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是偏好现期消费的,这是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效用的评价总要小于现在的效用。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3) 为什么资本也能带来利息,经济学家用迂回生产理论来解释。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如何能实现呢? 这就必须有资本。所以说,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根据供给定理( )。

A.产品价格低,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产量,反之,提供更少的产量 B.消费者在某产品价格高时少买,价格低时多买

C.产品价格高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产量;反之,提供较小的产量 D以上均不对.

2. 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曲线上 D.需求曲线上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使购买商品的支出增加,这在图形上表现为:( )

A.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B.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C.消费可能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 D以上均不对.

4. 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单位,总成本从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

A.10美元 B.20美元 C.2020美元 D.2美元 5. 内在经济是指:( )

A.一个企业在资本不变而劳动力增加时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B.一个企业改变劳动与资本使用量的比例而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C.一个企业同时增加资本与劳动时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D.以上均不对

6. 平均成本和价格最低的市场是:( ) 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7.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 B.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减

C.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增 D.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8.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9. 在完全垄断市场的任何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场价格 D.边际收益 10. 用机器代替劳动,这将会导致( )

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以上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 ) A.商品价格的变化 B.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C.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 D.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2.完全竞争市场上()

A生产者和消费者很多B单个厂商只能接受价格不能影响价格